第114部分(第2/5 頁)
見到張譚,立刻就發出了激動的呼喊聲。還有一些人拿著相機、手機,在那咔嚓咔嚓的拍照片。
張譚周邊有學生會成員護送,與學生是隔開的,他伸手揮了揮,然後微笑著打招呼:“大家好。”
“探長好!”靠近走道的學生,聽到張譚的聲音,又是一陣激動。
整個場面跟明星粉絲見面會差不多。
張譚還看到了好幾家媒體的記者,扛著攝像機,早早就等在了臺下。
如此場面。怎不叫張譚意氣風發。
走到了演講臺上,空著手,沒有帶任何稿紙,直接對著話筒試了試音:“大家好。”
音響裡傳出來張譚的問好,響徹整個大廳。
然後就見一個大廳的上千學生,揮舞手臂。衝著張譚打招呼。
“咳咳。”張譚等下面安靜了,清清嗓子,面帶微笑的用普通話說,“很高興能來到浙江大學,給大家做演講。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做演講,接到黃院長的邀請時,誠惶誠恐。我並非是專家、學者,只勉強算個武俠小說家,學問有限的緊。”
“所以今次演講的範圍只探討武俠小說。希望能給諸位同學,提供一些淺薄啟發。我演講的題目叫做《武俠創作的節奏和文化傳播》。”
當下張譚就口若懸河的開始演講了。
他沒有帶演講稿,完全是按照之前擬好的幾個段落,自由發揮。因為有做功課、在紙上列出來要如何銜接和穿插,所以節奏把握的相當好。說一段嚴肅的,結合一下自己的心路,再扯兩個笑話段子。
所以從一開始,演講就在輕鬆之中進行。張譚也成功的塑造了自己風趣幽默的形象。往往風趣幽默,就代表著一個人的才華。
張譚沒有墮了自己文豪之名。
“我很喜歡寫長篇小說。因為長篇小說可以把一個人的成長變化都寫進來,包括他身邊的人與他的種種化學反應,最終是把人物和時代背景,一起創作出來。大俠往往是時代的弄潮兒,任何一位能夠青史留名,能夠聞名遐邇的人。必然是與時勢休慼相關。”
“所以寫《射鵰英雄傳》的時候,我參考了很多的歷史。把武俠的主角與歷史割裂,那麼他就只是一個俠之小者,他參與的江湖,必然是沒有沁人心脾的代入感。將主角與歷史融合起來。才能寫一個俠之大者。”
“當然俠之大者有俠之大者的寫法,《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都是這方面的嘗試。俠之小者也有俠之小者的寫法,《小李飛刀》大概算不上俠之大者……”
說完了創作,又說到武俠文化的傳播。
張譚一直覺得任何把科學、文化等與國家割裂開的說法,都是扯淡。很多人喜歡說,科學高於一切,是超越國家的,事實卻是科學技術的封鎖,一直都存在著,為此中國沒少吃西方發達國家的虧。
文化也是如此,你不去對外輸出文化,別人就會對你輸出文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在國際上的地位卻非常可憐,甚至自己家的基本盤都保持不住。衡量一個國家強大與否,除了硬實力,軟實力也是至關重要的體現。
“中國曾經是被侵略國家,現在是發展中國家,我們的軟實力比起歐美,要差很多。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我們有十幾億人口。但是我們卻一直說,要與國際接軌,要去適應國際社會。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很無奈的局面。”
“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們理應讓世界來適應我們才對,我們才是大多數啊……歷史因素我就不多說了,現在白總提倡軟實力建設,軟實力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對外的文化輸出。”
“我們對外文化輸出,最大的輸出大概就是功夫,我們的武俠全世界都知道。我們應該深入的挖掘武俠的潛力,把我們中國人的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