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3/5 頁)
,又有小孩要養,拿不出錢。張譚大手一揮,說欠著,等網咖賺錢了再還。
等於是把網咖白送給了大堂哥一家。
沒了網咖,張譚父母就能專心投入到工作室的管理當中了。因為張譚將來還有做導演的打算,工作室規模肯定會擴大,所以他父母,也是一邊在工作室忙,一邊學一些基本的財務知識,以應付將來。
好在兩人都還算年輕,四十來歲人,春秋正鼎盛。
忙忙碌碌。
寫劇本,跑簽書會,回來再寫劇本,一晃就是一個多星期時間過去了。在八月底,啟程去武汗最後一站簽書會之前,張譚把《射鵰英雄傳》的劇本完成了,併發給了劇組導演組。
與此同時,合淝市尚華園小區。
註冊名為“廬州工作室”的小型工作室,低調的開張了。(未完待續。)
第149章 言出法隨
張譚是最不會起名字的。
他在《武俠故事》上發表短篇小說的筆名叫金俗,又是“金”又是“俗”,雖然這是高仿金庸的筆名,但當真是俗不可耐。而他自己對外使用的筆名譚張,就更俗了,就是把自己的名字給顛倒一下。
弄到現在,很多人見了他,不知道是該叫他譚張還是張譚。
而廬州工作室這個名字,就是張譚的又一傑作。
原本父母和李豔他們,希望就叫“張譚工作室”或者“譚張工作室”,但是被張譚給否定了。
“不要搞個人崇拜嘛。”
張譚學著主席他老人家,揹著一隻手,騷氣十足的說。
至於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工作室,算哪門子個人崇拜,就不得而知了。
總而言之,張譚否定之後,親自給工作室起了“廬州”兩字為名。
廬州是合淝的別稱,上輩子有個歌手叫許嵩,唱了一首《廬州月》,就是說的合淝。至於為何有廬州這個別稱,是西周的時候合淝這裡分封了一個廬子國,故此得名。
老合淝人對廬州這個稱呼,是非常在乎的。
因為老合淝人喜歡聽戲唱戲,唱得不是國粹京劇,也不是影響京劇甚遠的徽劇,更不是江淮聞名的黃梅戲,而是廬州的廬劇。
張譚小的時候,每逢時節到,總有廬劇班過來唱戲,每次唱時,當真是全鎮老少都擠過去聽。
廬劇是農村人唱的劇,重嗓子不重動作。農忙時大家都種田,農閒時三五人湊一個班子就能演出。張譚的老媽譚明霞。就是廬劇的好手,經常跟鎮上的婦女們一起練嗓子。小時候張譚每次放學回家,電視上必定是縣臺的廬劇節目。
有些哀怨纏綿,有些俏皮輕快,初聽很難聽,但其實韻味無窮。
特別是曲目裡面的故事,曲折離奇很有意思……
“咳咳,廬州工作室成立了。”
三室一廳的套房裡,稀稀拉拉的坐著、站著十來個人,除了張全順、譚明霞、李豔之外。都是新招來的員工。
總經理兼法務主管李豔,法人代表兼財務主管張全順,後勤主管譚明霞。
法務組成員侯磊、李英傑、丁小雨,其中侯磊大約四十歲,原本是合淝楊正律師事務所的律師,跳槽過來,他有經驗,是法務組的骨幹。李英傑和丁小雨都是安微大學法學院主修智慧財產權的應屆畢業生,屬於實習生。
目前法務組也沒什麼事好幹。於是李豔就安排他們配合安微文藝出版社,去打擊盜版。打擊效果倒也無所謂,重要的是練手,熟悉版權運作的各種法律業務。
工作室還有一名會計。用於給工作室做報表的。一名接待,基本上就是端茶倒水接電話的。除了這些人,還有兩個人崗位比較重要。
馬薇薇和周楠。
馬薇薇也是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