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4/5 頁)
滿臉驚訝的向金鏞問道:“查老,您剛才說什麼?您想讓我給您出主意改編您的著作?我沒聽錯吧?小子何德何能啊!”
“呵呵,姜生怎會沒有資格?”金鏞哈哈笑道,“從成功改編的《天龍八部》劇本我就可看出,姜生你對我小說中的思想領悟之深,已不在老朽之下。尤其你本身就是成功的小說家,《崑崙》中的一些作為新時代武俠小說標誌的特點正是我小說中缺少的東西,老朽可以肯定,自己沒有找錯人!姜生,你就不要再推辭了。”
聽到金鏞十足的讚譽,姜成心裡的激動就別提了,但良好的養氣功夫很快讓他冷靜下來。面對著金鏞,他語氣誠懇的對金鏞說道:“查老,既然您這麼看好小子,那小子就提幾點思慮已久的拙見。若有不合理之處,還請查老見諒。”
“姜生有何見解?但說無妨!”聽到姜成果然有些看法,金鏞轉為正sè道,表情也變得嚴肅。
姜成喝了口茶,潤了潤喉嚨,對金鏞端正說道:“其實我認為查老您現在的這版小說已經改得很好了,所有著作中的人物xìng格、成長曆程都沒有太大的問題。只是有美中不足的幾處,就是一些細節沒有講得明白。”
“哦,都有哪些?”金鏞感興趣的問道,“都是哪些小說中的?”
“首先說說《天龍八部》,這部我最熟悉。”姜成說道,“其中有幾位人物到結尾也未給出交代,首先是逍遙三老的老師逍遙子的出身來歷,原著沒有給出答案;蕭遠山那位神秘的漢人老師,沒有說是誰;李秋水的妹妹,也就是無崖子愛上的那位小師妹,琅環玉洞裡神仙玉像原形人物,從頭到尾也就提了幾句,連名字都沒有;最大的懸念還是那位神秘的少林掃地僧,出身來歷一概不知,卻足不出少林便知曉天下事,讓人對他的身份多有猜測。”
“唔……”金鏞皺了皺眉頭,“這些的確是老朽的疏忽,只是當初在寫的時候便沒有想好他們的身份,就這樣模糊處理了。不過老朽覺得,江湖中有一些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不也算一大趣事嘛。就像《神鵰俠侶》裡的獨孤求敗,‘獨孤一生但求一敗’,太強到以致難以為其註明身份。”
“在一些武功絕頂的高人身上這樣的做法的確可以,”姜成點了點頭,“但也要留下一定的線索讓讀者去猜,不用多,就點到為止般的提幾句,這樣的猜謎遊戲會讓讀者有很大的興趣去猜測小說內裡的背景和隱含的故事。”
“那姜生究竟有何想法呢?”金鏞再次問道,“就以《天龍八部》為例。”
“小子的想法是這樣的,”姜成清了清嗓子說道,“記得在原著裡有一段黃眉僧講述當年所遇慕容氏的一段,他說那是在四十三年前,‘見一匹驢上坐的是個三十六七歲的婦人,另一匹驢上則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眉清目秀,甚是俊雅,兩人都全身縞素,服著重孝。’小子大膽猜測,那少年定是少年慕容博,而中年婦人則是他的母親。”
“這點線索老朽留的很明顯,”金鏞點頭贊同道,“從時間年齡上算,那時慕容復還未出生,所以此人自然就是少年慕容博無疑。當初寫這段時,我就是想表現慕容一氏的高超武功,以不過少年之力可斃已是中年成名高手的黃眉僧,慕容一氏自是武功高絕。”
“可他母親又是何人?”姜成忽然問道,“這人眼力之高、語氣之大絕不可能是普通婦人,可能像王語嫣一樣熟讀百家武功秘籍,但更有可能她就是一位大高手。還有兩人出場時都‘全身縞素,服著重孝’,說明家中有人剛剛過世。慕容氏人丁稀薄,能讓少爺與主母同時披麻戴孝的人物也就只有老爺了,也就是慕容博的父親,可他又是因何而亡?按照他們慕容氏的傳統,為了光復大燕,族人一定會從小習武,慕容博父親的武功也絕不會低,但卻英年早逝,又是為何?是正常死亡還是他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