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淨界法師楞嚴經31 > 【第五十講】

【第五十講】(第1/8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重生之奮發圖強模擬器作弊修真寶可夢:直到相遇的那天快穿,那個收割外掛的宿主原配穿越小三,六零後女人的一生兒子愛吃的臭醬天才醫學博士的無敵人生每天睡前一個小故事神之傳承山村少年崛起之路罪案之源:詭案十三宗心淼歸來:納川的寵妻日常一人之下:我自紅塵逍遙大秦:我那身嬌體弱的賢臣送愛上天堂之二罪人無罪一葉知秋的讀書筆記從草莽到建立無上帝國從生化危機開始通關諸天青龍蓮團寵寶寶人參娃,福氣滿滿人人誇出格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109 頁。癸一,明不變隨緣用。

從《楞嚴經》的學習,我們要慢慢地習慣把生命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心性,一個是相狀。一個是能變現的心性,一個是所變現的萬法。那麼這兩個應該怎麼去觀察才比較正確呢?就是“觀相元妄,觀性元真”。你要經常告訴自己,相狀是暫時的,那是緣生緣滅的;而你這一念心性的功德法才是永恆的。我們絕對不能夠為了追求一時的相狀而犧牲自己的心性,那就太可惜了。比方說,我們今天貪一個相狀,你可能會得到一時的滿足,但是你失掉了永恆的功德,划不來的。所以,我們只能夠假借這個相狀來開顯內心的智慧,開顯內心的慈悲。相狀是生滅的,但是這個生滅相狀過去以後,你留下來的是那種功德的增上,這個是恆久可以受用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什麼是永恆的,什麼是暫時的。你要知道你生命的目的,到底是要追求相狀,還是用這個相狀來開顯你的內心的功德。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當然,它的重點在心性,因為心性是真實的,相狀只是暫時的。

我們看佛陀跟眾生面對心性跟相狀的取捨。我們前面講到雜染緣起。眾生是喜歡相狀的,愛著相狀,所以弄到自己背覺合塵,可以說障礙重重。這個都是我們自己的內心的世界把心性搞壞了。

我們看佛陀,他也面對一個現前一念心性,這個跟我們是一樣的。但他怎麼去經營、怎麼去面對這一念心性、表現出什麼樣的結果?我們看經文。

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

身為一個眾生本具、諸佛所證的現前一念心性,可以說是通十法界的,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但是我們把現前一念心性給糟蹋了,佛陀可不是。佛陀面對任何境緣的時候,他是迴光返照的。我們看佛陀是怎麼面對這一念心性。

“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佛陀說,我在面對生命的時候,我的態度是這樣:我是用“妙明”(妙明是能觀的智慧),我用我空法空的智慧。這個“不滅不生”是所觀的理性。用我空法空的智慧來觀照這一念清淨的本性,遇到任何事情我就是念念地迴光返照,向內安住。這個時候會產生一個什麼效果呢?我是隨順於如來藏妙真如性這樣一個真實的道理,這個時候我就可以把如來藏本具的功德給發揮出來。如來藏有什麼功德呢?它是一個妙覺圓明,而且是像大圓鏡智,能夠“圓照法界”的功德。

佛陀迴光返照,用清淨的智慧來觀照如來藏妙真如性的時候,把這個妙覺圓明、圓照法界的功德發揮出來了。發揮出什麼自在功德呢?在這個生命當中,我會出現兩種狀態:

第一個,“一為無量,無量為一”,這種理事無礙的境界。你看佛陀,於一念心,他能夠一念心性變現十法界的差別。佛陀可以現出佛法界,在沒有因緣的時候佛陀可以現菩薩法界,佛陀甚至於可以現地獄法界,於一切法得大自在,說是“普門示現”。佛陀也可以把整個相收起來,“無量為一”,迴歸到一念的清淨涅盤的心性當中。佛陀在心性跟整個外在的無量相,可以說是進出自在。這個是佛陀因為隨順如來藏。這是第一種自在功德。

第二個,“小中現大,大中現小”,這個講事事無礙。佛陀可以把最小的事相來顯現最大的事相,也可以把最大的事相來含攝最小的事相。後面佛陀會講出來什麼叫“小中現大,大中現小”。

佛陀這種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是怎麼產生的呢?他的關鍵點在這四個字:“不動道場”。因為佛陀在因地的時候,面對外在的動盪環境,他內心向

目錄
別惹我,我有病,發起瘋來不要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