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淨界法師楞嚴經31 > 【第十四講】

【第十四講】(第1/8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重生之奮發圖強模擬器作弊修真寶可夢:直到相遇的那天快穿,那個收割外掛的宿主原配穿越小三,六零後女人的一生兒子愛吃的臭醬天才醫學博士的無敵人生每天睡前一個小故事神之傳承山村少年崛起之路罪案之源:詭案十三宗心淼歸來:納川的寵妻日常一人之下:我自紅塵逍遙大秦:我那身嬌體弱的賢臣送愛上天堂之二罪人無罪一葉知秋的讀書筆記從草莽到建立無上帝國從生化危機開始通關諸天青龍蓮團寵寶寶人參娃,福氣滿滿人人誇出格

好,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三十頁。我們講到十番顯見的第一大科,直指見性是心非眼。

本經的第一大段是講“顯如來藏妙真如性圓三諦理”。圓三諦理主要是兩個觀念,就是我們在瞭解我們這一念心的時候,第一個瞭解它的不變的體性,第二個要了解它隨緣的作用。我們習慣性的想法,是在隨緣這一部分:你看我今生是一個人,我就把人來當作我生命的自體;我來生變成一隻螞蟻,我就變成以一個卑劣的螞蟻為自體;螞蟻的罪業受完了,我過去的持戒佈施的善業起現行,我就變成一個莊嚴的天人,又以莊嚴的天人為自體。所以我們這一念心,習慣性向外攀緣。就是在因緣當中,迷失了我們自己的本性。我們很難回家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流轉一直不會停止。為什麼這個人死了以後又創造一個生命呢?因為我們妄想一直沒有停止,所以輪迴不會停止的。祖師慈悲地告訴了我們什麼是你的“父母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我們習慣性地心是這樣出去的;這個時候它這樣子進來——就回光返照了。你不要老是向外攀緣。你看拜佛也向外攀緣,讀經也是向外攀緣,你現在要開始眼光向內:我生命的原點是什麼?我從什麼地方來?我“父母未生之前”是什麼面目?就是本經說的那種寂常心性。

你說:誒,我找到寂常心性幹什麼?非常重要!第一個,你能夠發起菩提心,你相信你可以成佛。因為你找到你的寂常心性,你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你就相信所有的煩惱是可以斷除的,因為它都不真實;你相信所有的善法波羅蜜都可以成就的。所以,我們今天的菩提心是依止寂常心性而建立的。第二個,淨土宗往生的信心也是根據寂常心性建立的。你看,我們是罪障凡夫,阿彌陀佛是萬德莊嚴。你憑什麼跟他感應道交?從因緣上來看我們是配不上的,我們一點都不配。阿彌陀佛的國土是阿彌陀佛自己創造出來的,我們應該沒有份。之所以感應道交,是因為我們跟阿彌陀佛的本性相同,在本性當中“能念所念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

所以我們研究大乘佛法要掌握兩個主題:一個是隨緣性。隨緣性講到因緣,那就是差別。十法界的因緣果報,每一個人各式各樣,沒有兩個人、兩個眾生完全一樣。但是講到不變性的時候,如大乘佛法《華嚴經》和《法華經》,最後怎麼樣?入不二法門,自他不二。我們從這麼多的差別當中,找到我們每個眾生的共同點。我們跟眾生有一個交集的地方。我們的心跟佛陀假設沒有共同點,那完蛋了,佛陀要救我們都沒有辦法。什麼是共同點呢?把我們這一念心歸零,把因緣法歸零,佛的因緣法也歸零。兩個人都把心帶回家的時候,大家就入不二法門。佛的本性是“如”,眾生的本性也是“如”,一如無二如。所以你看,所有的本尊相應法,一定要通達“自他不二”,你念佛才能夠產生真實的信心,真實能夠帶業往生。這個就是本經所要發明的所謂的大乘不二的法門,所謂的寂常心性。

癸二、約客塵顯見性不動。分二:子一、默請。子二、正示。

好,我們看第二段,約客塵顯見性不動。

佛陀再一次從不同的角度來發明見性的道理。這個地方是約“客”。客人是相對主人來說的。主人他沒有來去的相,客人是來來去去,叫客。這個灰塵是相對於虛空而言。虛空中有很多灰塵,虛空是不動搖的,灰塵是上下左右擺動的。從客人跟灰塵的生滅當中來顯現見性是不生不滅,是不搖不動的。因為它必須透過因緣的對比,去顯現寂常心性的相貌。

子一、默請

這當中有兩段:第一段是默請;第二段,正示。

我們看默請。看經文:

阿難雖復得聞是言,與諸大眾,口已默然,心未開悟。猶冀如來,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佇佛悲誨。

默請就是阿難尊

目錄
別惹我,我有病,發起瘋來不要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