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當本人走向真正的電影市場的時候,對中國電影則抱著一種灰暗的心態,這種心態一直影響到現在。看待甯浩這樣在大學生電影節上獲獎的人,大體上也能猜出幾條走向,一是進了電視機構,與電影與關了,二是盡拍些四六不懂的影片繼續去獲獎去,三是在圈內游魚得水,但作品實在不敢恭維,四則是苦苦掙扎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與中國一些好的球員相似,初露頭角的年輕導演大體上都慢慢地沒落了,所以在我意識中根本就沒有了甯浩這樣的一個人,即便他走了第二條路在國外到處獲獎了,我同樣認為他是沒落了。但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部《瘋狂的石頭》讓我看到了一個新的道路走出來的人,這不能不令我十分地驚訝。在這裡,首先感謝的不是甯浩,而是劉德華先生,若沒有他的支援,我很難說甯浩會給人今天的驚喜。
於是,在網上查了一下甯浩的簡歷:在《石頭》之前是兩部DV作品,《香火》與《綠草地》,故事很荒誕,創意也比較有趣,在國外一些電影節上獲了獎,甯浩承認,之所以參賽是因為要給自己一個導演的證件。
很不幸,在大環境影響下,甯浩還是如我所料地走了參賽獲獎,懇請承認的道路,這想這與後來與劉德華的結識應該不無關係。不過在我看來,甯浩真正的積累還是在於許多MV的拍攝經驗,關於這一點看過《石頭》的人應該能夠感覺得到,那是影片分析的事情,在這裡不做過多的提及了。
這次《石頭》的火爆我更希望是作為一種現象出現,權且叫做甯浩現象,這個現象的意義遠遠大於《石頭》這部影片的成功。
首先,中國的小成本電影能否進入市場?這是一個很要命的問題,在一系列大製作的光芒與聲勢下,小成本電影幾乎沒有人會顧及到的,也不會有人注意的,這不但包括媒體,還包括院線本身,不給小成本電影安排檔期是中國電影市場最可恥最目光短淺的一種做法。說其可恥是急功近利只為票房著想的心態,說其目光短淺是因為自掘中國電影的墳墓,不利於新電影新導演的成長。
在美國,有一種B級片,一般來說是小成本,小製作的(當然比國內投資大),這類影片有專有的院線播放,而這種影片最大的好處是鍛鍊了新導演,有許多創意在迸發,一些好萊塢的大製作影片往往從這些片中汲取靈感。換句話說,小成本的影片是電影市場的沃土與基礎,失去了這些東西,中國電影的道路只能越走越窄,光靠幾部大片撐著是不可能形成市場的。
大家一慣地認為沒有宣傳或炒作,小成本電影是沒有票房的,但這次《石頭》卻靠著口碑成功地擊敗了同樣是小成本但喙頭滿滿的《夢想照進現實中》。當然,筆者的意思絕不是不需要宣傳與炒作,但過份地信賴宣傳與炒作而忽略電影本身也是那些經營市場的人目光短淺缺乏自信的表現。
在我看來,小成本電影能否進入市場是一個觀念上的問題,在歐洲甚至在韓國都有一些專門的小成本電影放映廳,用以支援小成本的電影。很可惜,筆者在看《無極》的時候,幾乎所有影院所有的放映室都在集中播放《無極》,看不到一部小成本電影,看不到一個為市場發展而高瞻遠矚的放映廳,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哀。
第二個問題是觀眾到底愛看什麼?一直以來大家都對觀眾的口味都抱著一種難以捉摸的態度,一方面認為觀眾水平低,好的影片觀眾不懂,另一方面認為觀眾太挑了。但所有這些說法都是在幾個前提下說出來的,第一個前提就是影視人自己提出來的,第二個前提就是觀眾實際上並沒有多少選擇。在中國,型別片很少,這首先意味著將流失大量的觀眾群,畢竟愛看電影與愛看某某型別電影並不同。其次,大多數中國電影都是以一種強勢的姿態去衝擊中國的觀眾,這點比電視做得還要霸道,即你看也好不看也罷,但你要進院線你就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