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只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王書輝在網上看過一個網友在論壇裡的一個點子。一個人可以在現代社會和古代之間來回穿越,單純的依靠倒賣蠟燭就能賺錢。王書輝當時看了這個點子之後,直接就到附近的超市裡詢問蠟燭的價格,得知一塊錢可以買兩根蠟燭,如果買的量大的話,可以降到一塊錢三根的水平上。王書輝就針對在兩個時空倒賣蠟燭,進行了一個簡單的推論。
如果在古代社會里把一根蠟燭的售價定在十文錢的話,出售一百根蠟燭可以得到一兩銀子。而一兩銀子拿到現代社會,明代一兩重37。3克而且純度不高,最好能達到九層銀。按照2014年每克高純度銀子3。15元的價格計算,明代每兩銀子能在現代賣出117元左右。
117塊錢減去50塊錢的成本。這麼一倒一賣,淨利潤67塊錢。而在實際上,古代的蠟燭根本不可能這麼便宜。但即使按照這種廉價方式進行傾銷,還有著巨大的利潤空間。事實上,如果直接從工廠購買的話,蠟燭的進貨價還可以更便宜。
從這個簡單的蠟燭的小例子上看,作為工業國家的現代社會,可以在交易中獲得鉅額的利潤。表面上看,作為落後農業國家的古代社會,除了製造蠟燭的行業全部破產之外,也沒有什麼損失,還可獲得價格極為便宜的蠟燭。但是在這個交易過程中,古代社會流失了大量作為貨幣的貴金屬,在交易中是單方面的純粹的處於入超地位。
實際上,農業國和工業國之間的區別就是這麼簡單。工業國透過自由手段或者軍事威脅手段,和農業國之間開展貿易。無論如何,在機器化大生產的情況下,工業製成品的成本都要比農業社會的手工產品的成本低的多的多。所以工業國賣什麼都便宜,賣什麼都賺錢。而農業國不管再怎麼看起來獲得了實際上的好處,買到更多便宜的商品,但是在貿易過程中,農業國都在不斷地失血,本國的相關產業被毀滅性打擊,從國家整體角度上持續的被削弱。
王書輝為了積累開展工業建設的資金和人力,就是準備利用穿越的金手指,採取這樣一種工業品傾銷的方式獲得大量資金。當然,他還要用在古代傾銷工業品的錢,在古代購買寶石、玉器、古董等價值更高的東西,到現代社會變賣。再在現代社會,用變賣寶石、玉器、古董等的資金,購買現代的產品到古代販賣。這個簡單的過程,可以讓王書輝在古代和現代,同時掌握大量的資金。
王書輝之所以選擇棉布貿易作為跨時空貿易的原因是,在明朝末年這個時代,松江棉布已經是天下聞名了。從明代中期開始,松江府植棉業得到進一步推廣和發展,土地大半種植棉花。同時,棉紡織生產也成為松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各鄉鎮幾乎家家都投入了紡織活動。其時“棉布寸土皆有”、“織機十室必有”。
明正德《松江府志》中記載:“鄉村紡織,尤尚精敏,農暇之時,所出布匹,日以萬計。以織助耕,女紅有力焉。”“紡織不止村落,雖城中亦然,織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裡媼晨抱紗入市,易木棉以歸;明旦復抱紗以出”。
由於不斷地普及推廣,松江棉紡織業日益興盛,產量越來越高,質量越來越好,松江棉布在全國聲譽鵲起,葉夢珠《閱世編》中說:“吾邑地產木棉,行於浙西諸郡,紡織成布,衣被天下”。《松江府志》載:松江人“俗務紡織,他技不多”,所織的精線綾、三梭布、綾紗方巾、剪絨毯“皆天下第一”,“吾鄉所出皆切實用,如綾、布二物,衣被天下,雖蘇杭不及也”。
明代中後期,松江府成為全國棉紡織業的中心。外地商人紛紛到松江來收布,布商挾重資而來,白銀動以數萬兩,多則數十萬兩。
由此可見,作為消耗品的棉布,在這一時期,是一個有著大規模銷售市場的暢銷產品。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