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34)(第2/3 頁)
名叫李瑾的御前侍衛。李瑾過往與權臣關係密切,有證據顯示他與曹國公的交易往來頻繁,甚至有圖謀滅君的跡象。此時,朱元璋的決心愈發堅定,決定在朝堂之上當眾揭發,這一決斷讓不少謀士肅然起敬。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朱元璋坐在龍椅上,四周皆是如墨的朝臣,階下的李瑾渾身顫抖,杯弓蛇影之下,他緊握著拳頭,心中萬般忐忑。朱元璋一揮手,隆重宣佈:“近日,朕得知有人與賊寇勾結,圖謀不軌,特此召你李瑾上前,為朕肅清國賊!”
李瑾面如土色,四周的朝臣莫不側目,氣氛壓抑如江水般沉重。他試圖用無辜的眼神看向朱元璋,啞聲辯解:“陛下,臣絕無此心,請求明查!”
朱元璋冷冷一笑,心中無數思緒湧動,徹底揭發此人是吳下阿蒙之事,便道:“你若沒有,何以會在我朝堂內與曹國公有牽連?可曾想過,今日的一言一行,攸關的是我百萬百姓的安危!”
“陛下不信,臣定以死明志!”李瑾的面孔扭曲,試圖逃避這場風暴,內心的恐懼化為瘋狂的反抗,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絕不能讓真相敗露。
場面愈發緊張,朱元璋眼中閃爍著果斷的光芒,厲聲道:“來人,快拘捕李瑾,傳喚曹國公!”
此時的宮廷宛如暴風驟雨,朝臣之間竊竊私語,許多人心中暗自焦慮,不知在這個新皇的統治下,未來將會是怎樣的局面。李瑾被抓捕之時,掙扎著懇求道:“陛下,聽臣一言,背後之人絕非臣一人,冤屈不可輕信!”
可朱元璋已然心意已決,面無表情,他心中清楚,若不立例懲戒,後果將不堪設想。待他遣回李瑾後,便在朝堂上詢問眾臣:“李瑾此人,若非賊寇之幫兇,何得以與他人勾結?諸位認為我該如何處置?”
眾臣面面相覷,無人敢應聲。呂震想了想,站出來說道:“陛下,李瑾已然敗露,或可再審嚴問,若查出背後主使,方能徹底消除隱患。”
朱元璋點了點頭,決定再審一次。李瑾在禁室裡被嚴審,隨著逼問越來越緊,李瑾逐漸顯露出恐怖的殺意。數日後,終於在逼迫中,李瑾口中吐露出一個令人震驚的名字——曹國公。
這一聲《曹國公》如同一石驚起千層浪,朱元璋冷靜而警覺的目光透過燭光,鎖定了那個被眾人推崇的權臣。他的本來面目,漸漸在光照之下暴露。
在隨後的日子裡,朱元璋開始聯絡其他官員,收集曹國公的罪證。朝堂內的氛圍愈發緊張,鮮血與權力的角力之下,沉默的忠臣也開始感到比往日更加壓迫。
正是在這種焦慮中,曹國公被召至皇宮,朱元璋向其揭露了李瑾吐露的秘密。曹國公微微皺著眉,眼神閃爍,隱約間面露不安,然而還是一副平靜的神情:“陛下,該不會因為一縷無憑的口供,就懷疑起臣吧?”
朱元璋的眼神狠厲:“李瑾一言一行,皆為證據。今日不為你之國家與民生,同樣會給你一個公道!”
就在此時,原本隱秘的實情如毒蛇般撕裂了眾人的臉面,曹國公逐漸露出驚慌之色,閃電般搶過了話頭:“你休想冤屈我和這些追隨我的同僚!如果你不想讓大明朝乃至天下再陷動盪,建議速速放我離開!”
隨著情勢愈發緊繃,朱元璋感受到了一種無以言表的壓迫,內心的火焰在燃燒。他冷然一笑,問道:“然則,你且說說,你自以為有何理由得以放行?”
曹國公沉默片刻,似乎在心中掂量,倏然間全然放開了內心的負擔,神態反而安逸:“陛下,顧名思義,若令我為你取締盜賊,亦有其事,民間賊寇層出不窮,豈可為你設下冤屈於我!”
朱元璋臉上逐漸冷意乍現,心底的怒火如熊熊烈焰般迸發。過往的信任化為灰燼,潛在的陰謀越發盤根錯節。終於,隨著曹國公的辯解,朱元璋選擇了堅決的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