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九、起義(第1/2 頁)
,綜穿之浮生有夢三千場
方豔青肯定了劉福通的計劃,並對此給予了十分實際的支援。她巡視了一番劉福通這段時間拉起的這個班底,大多都是些走投無路的老百姓。瑟縮著,連直視方豔青的勇氣都沒有。
不過世道如此,儒教之下多順民,不是走投無路、活不下去、已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誰又會想要造反?
方豔青收回目光,背手而立,對劉福通道:
“自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頒佈【至元新格】起,朝庭便不允許民間百姓私藏兵刃,這些年更是嚴苛到連彈弓都不許漢人孩童們玩兒了。
各地義軍起義初期遇到的最大的難關便是趁手的武器。
我對統領義軍並無建樹,但比起尋常百姓,我們這些江湖人士想要弄到兵器還是容易一些的。我在米倉山東段南麓大巴山缺口處藏有長槍、大刀各色兵器逾萬,由通江的義軍首領關鐸關先生看管,這是我的印信,你拿此物去見他,他會為你提供你所需的兵器。”
劉福通雙手接過方豔青遞給他的青石小印,心中震撼,他很清楚,對一隻新興的義軍來說,這一批兵器具有多麼重要的意義,這能讓他們從一開始就比別的民間義軍多了許多活下去、走下去,直到勝利的機會。
“師父這,這如何使得?”
“我既然說了,自然是使得的。只要你記得,拿起兵器是為了保護身後的百姓,那麼便是將那武器庫搬空了,也是使得的。”
“師父教誨,弟子定當銘記於心,不敢或忘。”劉福通鄭重保證。
方豔青又看了眼那些站都站不直的散兵,略頓了頓,便對劉福通道:“關鐸此人有些練兵統軍的本事,你去了之後,若覺得他可用,也可試著收服。起義之事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今行事,能如臂使指的軍隊,比兵器更重要。”
劉福通對方豔青所說觀點十分贊同。
他當然很清楚自己現在手下的這些兵都是什麼實力,大多數人這一輩子連大一點的牲口都沒殺過,更別說殺人。一旦對上元軍,新兵對鮮血的恐懼,將會是致命的。這些都要練,都要適應、克服。
“弟子省得,動須相應、博觀約取,厚積而薄發。”
見劉福通會意,方豔青便不再多言。
劉福通的個人能力十分出眾,加之自有一番義薄雲天的氣概,在他和關鐸見面後的第二天,兩人便已稱兄道弟。到了第三天,即便彼時關鐸手中已有一支近千人、訓練有素的兵丁,但他卻決定帶著自己的人,追隨劉福通。
關鐸寫信來告知方豔青,他的這一決定時,她並不意外。有些事情似乎是在她的安排之下,但冥冥之中卻又似乎早已註定。
劉福通在有兵有武器之後,並沒有急於攻城略地。他開始有計劃的在各地造勢,收攬人心,一步一步的做著準備。
三年後,四月。
方豔青收到劉福通傳信,信中只有四個字。
時機已到。
方豔青見信,稍怔片刻,劉福通所說的時機,比方豔青記憶中歷史上的那個時間,似乎提前了一年,這讓她有些猝不及防,但稍思量便明白了其中的緣故。
不管歷史原本是什麼樣子,但歷史上的劉福通,肯定不會有一個峨嵋派掌門的師父給他提供兵器。有了兵器,前期的準備和號召動員,自然更加得心應手,提前一些時間,並不難理解。
但想到史書中所載的那件事情,方豔青當日便下了山,開始馬不停蹄的趕往劉福通計劃聚會、敬告天地、宣佈起義的地方。
然而,或許韓山童命中該有一劫,承受不起稱王稱帝的這份福祉。
即便是宣佈起義的日子整整提前了一年,但他還是沒能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