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4/5 頁)
俗,家家戶戶都要祭祖,就連這些生活貧苦的漂人也不例外,他們在窩棚門口擺上香燭和一點祭品,把祖宗的靈位牌也擺放,幾乎每個窩棚前都在忙碌祭祖。
李延慶一口氣向南跑了二十里,南面便是另一個小鎮張集鎮,二三十戶人家,規模要比鹿山鎮小得多,只有一家破舊的客棧,四周也是大片樹林和草地。
今天只有李延慶一人跑,未免有些不習慣,他一邊跑一邊東張西望,此時是冬日的五點左右,天還沒有亮,天空星光璀璨,空氣格外透徹,將大地撒了一層朦朧的銀色。
官道上已經有了幾個稀疏的行人,和平時相比還是少了很多,畢竟今天是大年初一。
李延慶忽然在路邊一叢灌木旁看到了一根挑著酒葫蘆的哨棒,他的腳步遲疑一下,慢慢行走,緊接著在草地上看見了一個人,就是昨天那個漢子,他竟在這裡睡覺,小包袱枕在頭下,范陽帽則蓋在臉上。
這漢子身上不是沒有錢,向南走一里,便能到張集鎮上投宿,可這人寧可在野外睡覺。。。。。。。
李延慶見他腳動了一下,便不敢再多想,加快步伐向北跑去。
今天當然不用上學,但卯時正,也就是清晨六點整,李氏家族要開始祭祖了,父親再三叮囑他不要遲到,李延慶看了看星光,心中估算一下,此時離卯時應該不到一刻鐘了,他來不及回村子,直接向鹿山鎮奔去。
新修好的宗祠比原來大了不少,但格局並沒有變,建築和從前一模一樣,主要是院子變大了。
祠堂內外此時已經擠滿了數百名李氏族人,鹿山、潛山、文村和松河四房的族人都趕到了宗祠,縣裡的族人也趕來了,甚至還有一些族人是從外地趕回來。
李氏家族人丁興旺,短短百餘年便從四個男丁繁衍到三百餘人,這也是大宋社會安定、經濟發達的一個縮影,孝和鄉近一半的村子也是在近五十年內才逐步出現的。
祭祖還沒有開始,族人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只有參加籌辦祭祖的十幾名族人格外忙碌,進進出出川流不息。
這時,李延慶看到了父親李大器,他坐在門口負責登記,被十幾個族人包圍著,雖然父親看起來有點疲憊,但滿臉紅光,興致很高,這也難怪,他已經被家族冷落多年,今年終於得到了重視,他心中當然十分舒暢。
李大器也看見了兒子,他用筆指了指院子,讓李延慶先進院子去玩,他實在太忙,過來打個招呼的時間都沒有。
李延慶走進院子,院子裡掛滿了燈籠,亮如白晝,和外面一樣擠滿了族人,只見在老槐樹下坐著一個三十餘歲的男子,被一大群少年和年輕人包圍著。
“你們不知道,京城滿地都是錢,十貫錢對我們可是兩三年才能攢下來,可對京城人來說,就是一頓飯錢。”
周圍人一片驚呼,人人眼中都露出羨慕之色,李延慶知道這人是誰了,是潛山村的一個族人,叫李鼕鼕,聽四叔李大光說,好像在京城開了家茶館,在李氏宗族中屬於混得不錯的人,他也是剛從京城趕回來祭祖。
李延慶也好奇地擠在一群少年中,聽聽京城的見聞。
“到清明時節,倭瓜剛剛上市,一對新鮮的倭瓜,咱們這裡賣多少錢?”
“最多十文錢!”一名少年介面道。
“可你們知道京城賣多少錢,一對剛上市的新鮮倭瓜要賣三十兩銀子。”
周圍人再次一片譁然,李楓激動得揮手道:“那我們趕緊把倭瓜運過去賣,豈不是發大財了!”
李延慶忍不住冷笑一聲說:“兩三天後十文錢也不值了。”
李楓認出了李延慶,臉一紅,連忙把臉轉過去,裝著沒看見他。
李鼕鼕笑道:“這個小哥說得對,京城人就是圖個面子,三十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