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部分(第3/5 頁)
裡去,多的一千,少的幾百。
陳新的臉色很差,差的嚇人,他不明白,豐熙這個傢伙資歷沒自己強,出身也未必比得過自己,可是為什麼,卻如此遙遙領先。
好在下午還要繼續,所以陳新還抱有最後一絲的期望,不動聲色,只是心裡有些不安。
倒是那位豐學士滿面紅光,顯得頗為高興。
當然,最大的得益者是徐謙和張子麟,兩個人是遙遙領先,幾乎毫無懸念了。
用過了茶點,大家繼續聚在了崇文殿,封存的奏疏開啟,繼續統計。
一直到了天黑時分,結果才出來。
徐謙一萬三千次推舉,當仁不讓的成為內閣首輔大學士,而張子麟也有八千,入閣為次輔,豐熙在舊黨之中遙遙領先,以七千多的優勢也獲得了入閣的資格。
通政司稟報之後,太皇太后王氏點了頭,道:“諸公可有什麼話說?”
這話是問大家,誰有什麼疑問。
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誰都沒有動什麼手腳,還能有什麼話說,於是大家沉默。
王氏點點頭,道:“既然如此,那麼就擬旨意昭告天下、鹹使聞之罷。”
…………………………………………………………………………………………………………
第二章送到。(未完待續。。)
第七百六十三章:眾望所歸
徐謙入閣大家能接受,張子麟入閣大家也能接受,可是豐熙入閣,舊黨們卻接受不了。
他是什麼東西,憑什麼呀?
許多人火冒三丈了,尤其是陳新,日子沒法過了呀,前幾天還找人收拾了他兒子,帶到順天府裡命人痛毆一頓,豐熙為了這個,可是特意到禮部來和自己打嘴仗來著。
這就是禮部尚書和翰林學士的區別,翰林學士清貴,可是尚書有實權,只要落下臉皮,照樣收拾你。
可是現在,陳新預感自己要悲劇,因為學士還是那個學士,翰林變成了內閣,這裡頭的意義就完全不同了,內閣學士有實權,將來整合了舊黨,自己就是豐熙第一個要收拾的物件。
不科學啊。
怎麼可能就是他豐熙。
其實許多人心裡有這個疑問,論名聲,豐熙只能算是一般,雖然很清貴,可是大多數時候都在南京,在京師也沒待幾天,論原籍,他是宣府人,宣府也沒幾個讀書人,和陳新這種江西出身的人不能比,同鄉的關係畢竟是很重要的,你是江西人,江西的舉人多,公推的自然也就多。
總而言之,大家想不明白。
其實何止是陳新想不明白,便是豐熙自己也不明白,怎麼就是自己了呢?
唯一明白的,怕只有徐謙了,豐熙能入閣,不是因為他出名,也不是因為他的原籍,更不是因為他的出身,最重要的是他的升遷軌跡。
似乎有人還不明白。這升遷軌跡,怎麼就讓他入閣了呢。當場的人,升遷的軌跡都不錯啊。就比如陳新,他先是庶吉士,隨即升任侍講,再之後外放山東提學,升任雲南巡撫,嘉靖登基,升任工部侍郎,最後才做了這禮部尚書。
這個軌跡,可謂完美。既是庶吉士,有翰林的清貴,又曾坐鎮一方,更在部堂裡有一把手和二把手的經驗。
而豐熙呢,陳新在翰林的時候,他在翰林,陳新在山東的時候,他依舊還在翰林,陳新在雲南的時候。他倒是挪了地方,去了南京任翰林學士,不過照樣還是翰林。陳新任工部尚書,他這翰林學士還在。陳新任禮部尚書,他到了北京,衙門卻沒換。一如既往,還是翰林院。
豐熙這個人若說有什麼人生寫照的話。就兩個字,翰林。在翰林呆了三十多年。從庶吉士一直混到大學士,修過書、編過史,給皇帝講過學,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