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頁(第1/2 頁)
甚至還從宮外調了不少人來,一為保護他的安全,二則是趁機將來挑事的人一網打盡。
是的,楚穆覺得不甘心的人不會只有齊王,肯定也有楚昭,他要他們今日把命全都留在登基大典上!
&ldo;大膽!齊王殿下,你敢破壞登基大典?&rdo;有人出來替楚穆斥責齊王。
齊王眨眨眼,笑了,&ldo;本王其實也不想破壞,可要叫本王奉一個殺父弒君之人為皇帝,本王絕不答應。&rdo;
諸多朝臣也不是全被楚穆收服了,真正忠於他的還是隻有那些很久之前就跟他綁在一條船上的人,其他人押的寶不同,自是各有想法。
齊王也沒白同楚穆爭鬥那麼久,這些朝臣明面上至少有三成是他的人。
眼見著有人吩咐金羽衛以阻撓登基大典進行的名義把齊王給拖走,有朝臣就站了出來,&ldo;慢著。&rdo;
&ldo;爾等這麼迫不及待地要趕人,莫不是因為心虛?&rdo;
幫腔的也開口了,&ldo;既然心虛,那就更說明先帝之死另有隱情,合該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將事情說清楚,以告先帝在天之靈。&rdo;
&ldo;休要胡言亂語,先帝之死何來隱情,當時在寢宮內伺候的內侍和值夜的金羽衛可都是親眼看見了,先帝是自盡而亡。本官看你們就是沒安好心,意圖謀反!&rdo;
&ldo;張大人,你也說了,先帝是自盡而亡,他為何會突然自盡?還用那種詭異的方式?若說這其中沒人動點什麼手腳,本官是絕不信的。&rdo;
有幫齊王說話,力證建元帝之死另有其因的,自然就有站在太子這邊,反駁他們,想儘快把這登基大典完成的。
太子和皇帝,始終是不一樣的,權勢一個天一個地。
當然,這只是在某些人看來覺得如此,覺得當了皇帝就可以為所欲為。
對真正手握權勢之人,不論是皇帝還是太子,都只是虛名,他們靠的是拳頭說話。
兩邊吵的很厲害,一邊非要讓太子說清楚,一邊死活不答應覺得這是誣衊,讓金羽衛將人趕走。
吵得正激烈時,又來了幾個人,分別是楚昭和林行之,寧王和馮曜,以及在建元帝身邊伺候的內侍。
凡參與過早朝的大臣都見過此人。
現場因為楚昭等人的出現,頓時沉默下來。
有大臣站出來詢問:&ldo;戾王殿下,寧王殿下,兩位這是?&rdo;
楚昭沒準備開口,他該做的事已經做完了。
而今日是寧王的主場。
他也很自覺,往前走了兩步,說道:&ldo;哦,也沒什麼,就是帶個證人過來,把父皇的死因跟諸位大人說說。&rdo;
這話讓在場不少人心中都咯噔了下,如果只是齊王站出來找麻煩,他們還能覺得這只是齊王不甘心,故意針對太子阻攔他登基。
可寧王和戾王也跟著來摻和,便讓人覺得先帝之死怕真是有什麼隱情。
畢竟這兩位對爭位這事,態度實在有些迷惑。先前太子和齊王鬥得那麼激烈的時候,他們一個在家裡貓冬,一個蹲在青樓裡畫圖,哪有一丁點把皇位當回事的樣子。
這會兒站出來,也好似真就是來揭穿先帝死因的。
寧王一點不廢話,直接讓那內侍說,還提醒他,&ldo;大點聲,記得讓在場的人都聽到。&rdo;
內侍臉上的表情是害怕的,膝蓋一軟直接就跪下了,連磕了三個頭,對天哭嚎:&ldo;皇上,奴婢對不起你啊,奴婢沒能攔住害死您的人,奴婢有罪。&rdo;
然後又接著開始磕頭。
聲音很大,頭也磕的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