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第1/2 頁)
第九次,在炎興元年(公元263年),司馬昭大舉伐蜀,分兵三路:第一路,叫鄧艾帶三萬人把姜維牽制在沓中;第二路,叫諸葛緒帶三萬人打祁山,斷姜維的歸路;第三路,叫鍾會帶十幾萬人翻越秦嶺,進取漢中。
鍾會帶領十幾萬人分別由駱谷、斜谷、子午谷,都翻越了秦嶺,進抵漢中的外圍的兩個城;漢城與樂城。這兩個城,各有五千人把守。鍾會只叫部隊對他們包圍監視,而不必忙於破城,只須阻止城內的兵去救漢中。
鍾會在孤立了漢中以後,不費吹灰之力,將它佔領。陽平關也被他收買了一個姓蔣名舒的攻下。守關的將領傅僉,力戰而死。
姜維聽到漢中失守,不再和鄧艾死纏,抽兵東下,到了陰平橋頭,騙過諸葛緒,而回到今日的四川,與張翼共守劍閣。
姜維騙過諸葛緒,真可說得上只是&ldo;略施小計&rdo;而已。姜維先繞到陰平橋頭的北邊,諸葛緒就走到北邊來堵截;姜維又很迅速地來到陰平,走過了橋。
張翼原本是與傅僉守陽平關的。關破了以後,張翼帶了殘部向南走,遇到姜維的兵,會合在一起,共守劍閣,抵擋鍾會的大軍。
姜維也許犯了一個錯誤:他不應該不解決諸葛緒,留兵守住陰平。然而他是值得原諒的。第一,他急於到四川去抵擋鍾會;第二,他以為追他的鄧艾,會過了陰平繼續追他。不曾料到鄧艾竟然由陰平直接翻山,穿過七百里的無人之境,經江油縣到達涪縣(綿陽)。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在綿陽抵擋鄧艾不住,退往綿竹。鄧艾追到綿竹,諸葛瞻戰死。
鄧艾長驅直入,到達成都。後主聽了譙周等人的話,捆綁了自己,走到鄧艾軍前,向鄧艾遞了一張投降魏國皇帝(少帝曹奐)的表。鄧艾欣然接受,解了後主的綁。
後主這時候已經下詔書給姜維,叫姜維投降。姜維與將士從劍閣走到郪縣(三臺),打聽訊息,接到了嚴令投降的詔書,全軍將士都氣得&ldo;拔刀砍石&rdo;。
鍾會的大軍追他們,從劍閣迫到了郪縣、涪縣(綿陽)。姜維只得就在綿陽,率領部隊向鍾會投降。
鍾會對姜維不僅很有禮貌,而且推心置腹,成為最好的朋友。這是很容易解釋的。雙方都是頗能打仗的人;這叫做惺惺相惜。鍾會與姜維&ldo;出則同輩,入則同席&rdo;。
鍾會告訴他自己的長生(秘書長)其後以註解《左傳》成名的杜預:&ldo;拿姜伯約比中原的人士,他好過了諸葛公休與夏侯太初&rdo;(姜維的字,是伯約;諸葛誕的字,是公休;夏侯玄的字,是太初)。
鍾會只見到姜維的能力,不曾識得姜維的內心。姜維在內心裡實在不願意投降。他的投降,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他有一套極苦心、極大膽的&ldo;陰謀&rdo;,而目的在於消滅已經侵入的魏軍,讓後主重新登上皇帝的寶座,先恢復漢的益州領土,再收復整個的江山。
他的辦法是:勸鍾會第一步除掉鄧艾,第二步申討司馬昭,第三步自為天子。他留下了一個第四步,不曾告訴鍾會。他的第四步,是殺掉鍾會,讓後主再做天子。
鍾會果然聽他的話,向司馬昭誣告鄧艾,說鄧艾圖謀不軌。司馬昭派人用囚車把鄧艾裝載回京。中途,有刺客把鄧艾殺了。這刺客,可能是鍾會派遣的;也可能是姜維暗中派遣的。
鄧艾死了以後,司馬昭對鍾會發生懷疑。他親自帶了十萬兵來到長安,而且又叫賈充帶五萬兵由斜谷先行由漢中入蜀。
鍾會心裡明白,這分明是對付自己。於是,立刻實行姜維教給他的第二步:對司馬昭造反,自稱&ldo;益州牧&rdo;,宣言以魏國忠臣的姿態,申討奸臣司馬昭。
傳說,與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