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3/5 頁)
景行贊同:“好。”
喻昕婷又說:“其實我回家了一共只吃兩次火鍋……感覺到家了就沒那麼想了。”
楊景行笑:“想不想本幫菜?”
喻昕婷搖頭:“沒多想。”
吃完了飯,楊景行再把姚春燕送去車站。姚春燕邀請幾個人什麼時候去她學校玩,對楊景行嘿嘿透露:“我們寢室都想認識你。”
楊景行說:“你給她們介紹帥哥吧。”
再回學校,喻昕婷還是上了副駕駛。到了後,楊景行在寢室樓下停車,感嘆:“好了,假期結束了。”
喻昕婷問:“你去教室?”
楊景行點頭:“你們早點休息。”
喻昕婷說:“我等會過去。”
楊景行說:“你們好好聊天吧,我等會事情比較多,要閉關幾個小時。”
喻昕婷哦一聲,開門下車,又說再見。
可楊景行並沒成功閉關,在四零二沒坐一會就有兩個同班同學到訪,主要是來祝賀他又有新作品成功發表,而且很成功。
《豆蔻》發行時間還不到一個月,但是已經傳播得很開了。那些沒什麼權威性的排行榜暫且不說,起碼去音像店或者開啟電臺電視,就很容易聽見程瑤瑤的這首新歌,風頭比段麗穎的《霞光》還強勁。
雖然《豆蔻》還沒達到街頭巷尾的程度,但是作為同行,作為大一的同班同學,同學們還是覺得楊景行值得恭喜。
一個問:“專輯賣得怎麼樣?”
楊景行說:“不知道,還沒聽說,估計不錯。”
另一個說:“程瑤瑤越唱越好了,不會比前一張差……你和她接觸多不多?”
楊景行搖頭:“見過兩次,說了幾句話。”
“我聽第一遍就覺得旋律好熟悉,聽你在這彈過。”
“我是過年看浦海衛視,看見作曲四零二……”
這兩個同學祝賀完了之後就開始取經,想讓楊景行分享一下創作經驗。楊景行能提供的最大經驗就是多聽,多學,多寫。不是說越成功的作曲家就有越多的廢稿嗎!掌握技巧和吸取經驗的最好辦法就是動手!
三個人興致越來越好地聊了三個多小時,唯一的冷場就是楊景行中途出去打了半個小時電話,回來又發了好一陣簡訊,但是兩個男同學不八卦那些無聊的。
同班同學發現別人的成功確實不是偶然的運氣。數數這幾個小時中楊景行提到的古今中外各個型別的作曲家或者音樂人,該有多少!而他又從這些了不起的人那裡吸取了多少經驗技巧!而且楊景行說到的那些人,有好多是同為作曲系的學生完全沒聽說過的。
不知不覺就快十二點了,在熄燈前三個人一起下樓,已經是朋友了。兩位同學代表大家向楊景行道歉,說他們誤會楊景行了,其實這個所謂的天才也不高傲或者孤僻嘛。
三月五號,正式開學了,作曲系的課程表和上個學期差不多,只不過星期三上午的思想道德修養換成了中國近代史。
星期一還是沒課,楊景行上午九點先去找賀宏垂,給他過目自己為三零六寫的新曲子。事實上音樂學院的老師們是很少在創作方面給學生意見或者指導的,他們只負責教書,佈置作業,批改作業,出考題,給分數。
如果某個學生寫了一首歌或者一件器樂作品去給老師看,老師們多半隻會說好或者不好,不會說要怎麼樣去變好或者更好……要有那本事,他們自己也去當作曲家了。
不過賀宏垂不一樣,他已經算是個作曲家,而且顯然很願意最大程度上去幫助學生取得學業的進步。
等楊景行說明來意,賀宏垂就把自己的桌面清理一下,幫楊景行把電腦擺好,開啟,先問問:“齊清諾她們看過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