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二月鑿冰,三月收藏,四月祭祖,九月下霜,十月收場,朋聚公堂,慶賀年終。)
關於豳的史料是一段傳說:
自漆,沮。國於豳。
去豳,度漆,沮,止於岐下。
這是關於豳的重要傳說。這個傳說在史記中使用了兩次。
豳是豳人的自稱,豳人為什麼使用(製作)了這個古怪的字?兩頭豬,在圈裡。歷史上,唐時的武則天造了一個字:日,月在天空。秦嬴政時,將皇帝當做自稱,自比天下第一大帝。豳是什麼意思?
在太行文化的考古中,遺骨的狗骨多,豬骨多。直到龍山文化時,狗多,豬多的特徵仍存在。有山海經的記載,有紅山文化的豬龍玉的出土,可知,豬曾經是太行人的崇拜。就象今天人的國花,國獸一樣,豳人將豬的標誌保留了下來。
這篇詩說明了豳人的高度的古漢語的能力。這樣高度的能力,遠在陝西的岐山地區無論如何達不到。
上面的種種事實將豳與史詩時代的大商祖先連線了起來。豳人來自東方,是戎狄的一個分支。曾有過向西方的開發,傳說著名的嚳都於亳,史記說,湯從先王居。豳人便是一支先人。豳人祖先來到沁水,在這裡定居,建立起自己的氏族中心。
周祖先“自漆,沮,國於豳”是說,從丹江山地來到沁水,依附於豳。這大約是“國於豳”的時期。“去豳,度漆,沮,止於岐下,”是說從豳脫離,大約是定居在豫西山地東坡。到了豳詩時代,周人興起,豳人已經淪落為姬姓氏族的依附氏族。周是以姬姓氏族為中心建立起來。從詩中能夠看出來豳人並不支援周公東征。
周建國以後,豳不再獨立,周人將豳地區當做起源地區流傳下來,豳文化保留下來。豳詩做為一支獨立的文化,有人(豳人的後代)繼承下來,到春秋時,有“七月”產生出來。
七月的主題與魏風的“碩鼠”相近,都是對公子(貴族)的抨擊,但在時間上葽早。這樣的主題在唐風詩看不到。
從語言上,唐風詩與豳詩也不同,豳詩吸收了較多的周的華夏語,不如唐風詩的商語味純正。本文還不是論詩,是從詩的角度尋找歷史。
周本紀 周起源
周本紀
史記是西漢時史書,作者司馬遷。史記全面系統的收集和整理了戰國以前的資料,包括周人的資料和秦人的資料。本篇是周本紀原文。
“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源。姜源為帝嚳之妃。姜源出野,見巨人跡,心欣然悅,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
“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不踐。徒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迂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復薦之。因名曰棄。”
(馬牛在隘巷,伐木在山林,渠中冰上,這是半坡式的村落。渠是壕溝,山林在壕溝外面。故事是說,第一次扔在壕溝裡面,(隘巷),第二次扔在壕溝外(山林),第三次扔在壕溝上(渠中),。這符合半坡人的習俗。半坡人孩子葬在壕溝裡面,成年人葬在壕溝外面的墓地。)
“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遊戲好種樹麻菽麥,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
(種植的生產方式在周人中成功的開展起來。棄的傳說反映了商,周之際生產方式發生的變革。關於后稷的神話是這樣說的:“有西周之國,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穀。稷之弟曰臺璽,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穀,始作耕。”關於叔均另有記載,說是黃帝的時候,黃帝與蚩尤打仗,請了天上的一位神女叫作魃,終於殺了蚩尤。可是,這魃卻不能回到天上去。魃走到哪裡哪裡就不下雨。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