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4/4 頁)
過兩個小時的激戰後,最終得以焚燬伊斯的大部分補給——代價是一千一百餘名蝙蝠騎士的損失,相對的,聯盟方面只損失了三百餘名風暴獅鷲騎士——聯盟的空軍確實優於伊修託利軍,在整個戰爭中,聯盟一直牢牢掌握著制空權。這一事實提醒人們,在戰爭中並不應該迷信制空權。
這次閃擊戰被稱做克魯貝斯——伊斯閃擊戰,它和之前的西艾拉澤亞平原會戰合稱西艾拉澤亞平原西部戰役。
克魯貝斯——伊斯閃擊戰的重大意義,不僅在於迫使路維斯聯盟無法繼續在西艾拉澤亞平原東部與伊修託利軍對峙,而且在於它動搖了聯盟內部某些人對這場戰爭的信心——在西艾拉澤亞平原西部戰役之後,聯盟內部對是否能夠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出現了分歧,甚至已經有路維斯聯盟的國王向伊修託利軍秘密提供援軍了,這些援軍總數約六萬餘人,全部裝備白色的鎧甲。
在三座農業中心所儲存的補給被焚燬之後,聯盟不得不撤回西艾拉澤亞平原西部的五座大城市中。在得到伊斯戰報的當天,大賢者卡達爾就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剩下的補給僅夠聯盟大軍維持一月,若是繼續在西艾拉澤亞平原西部與伊修託利軍對陣的話,也許會導致一場災難性的失敗。為了組織伊修託利軍繼續向西挺進聯盟方面制定了一個依託西艾拉澤亞平原西部五城進行防禦的計劃——將聯盟大軍分散在五座城市中,這樣可以獲得足夠的補給,一旦伊修託利軍進攻其中某一座城市,該城守軍就依託城牆堅守,然後其餘城市則派出支援部隊夾擊伊修託利軍後方。這個計劃確實給伊修託利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由於伊修託利軍的數量不足,所以難於實施圍城打援之類的作戰行動,只能集中所有兵力攻擊其中的一座城市——我個人認為如果此時聯盟用有足夠數量輕騎兵襲擾伊修託利軍後方的話,聯盟方面甚至有可能依靠五城防禦拖垮伊修託利軍。
面對聯盟近乎完美無缺的五城防禦體系,伊修託利軍吃足了苦頭,最後只好決定每攻下一座城市便徹底破壞城防措施,以防被聯盟再次利用。據說理查德曾經苦笑著對羅蘭和阿爾薩斯說:“接下來的戰爭,謀略的用處就不大了,完全是雙方意志的比拼了”
理查德說得沒錯,伊修託利軍在新式攻城器械的支援下,足足用了一年的時間才擊破五城防禦,而代價則是寒冰皇冠騎士團團長羅蘭的陣亡(注一)。
接下來,雙方在斯托加德進行了長達六年的苦戰。
注一:
羅蘭是在進攻艾拉澤亞首都達拉然時陣亡的;也有一種說法是,羅蘭在攻克達拉然,殺死了仇人溫達姆之後便隱居山林了;更有一些遊吟詩人說羅蘭並沒有陣亡,十幾年後還在卡那多斯大陸出現過。但對於軍事歷史的研究者來說,最重要的便是達拉然一戰之後,寒冰皇冠騎士團的團長換成了阿爾薩斯,而且歷史學者也沒有發現任何在這之後羅蘭仍然活著的可靠證據。
七、伊修託利軍突破斯托加德,雙方在雅赫維山脈進行的最終決戰
斯托加德南北距離約為一千二百公里,東西方向的縱深約為一千八百公里左右,主要為山脈地形,海拔約為六百至以前千米之間,在東部與艾拉澤亞接壤的地區有少數的丘陵地貌,西方則有一片面積大約為九十萬平方公里的盆地,名為法赫多德王國,在法赫多德王國更西方,則是雄偉的雅赫維山脈,屬於伊修託利女神的世界樹即坐落在雅赫維山脈之中。
我在前面的章節已經提到過,由於斯托加德多為山地,根本展開大兵團作戰,所以雙方在斯托加德陷入了漫長的拉鋸戰。伊修託利軍有一位寒冰皇冠騎士,曾在他的回憶錄中總結了在斯托加德作戰的經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