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任務分解(二)(第2/2 頁)
,負責推銷廠內計劃外生產的鋼製品,接收廠外的計劃外鋼材、零配件等的訂單,負責回籠計劃外鋼製品銷售資金。
計劃外生產物資協作組,編制9人,負責協作單位計劃外生產物資,如鐵礦石、生鐵、廢鐵、廢鋼、煤、焦炭、石灰石等計劃外生產原料。
軋鋼廠要想超額完成生產任務,光靠計劃內供給是完全不夠的,超計劃的部分,必須有這些生產物資協作單位的計劃外物資供給。
計劃外生活物資協作組,編制10人,其中又分成2個小組,一個小組負責吃的,一個小組負責用的,每個小組5人。
軋鋼廠從婁氏產業劃出成為國營後,經過幾次發展,特別是去年擴建後,成為一個萬人大廠,萬人大廠的生活物資消耗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每天一頓的工作餐,以每人平均消耗六兩糧食計,每天光糧食消耗就要8000斤,蔬菜以平均每人一斤計,就要多斤,每月就要24萬斤糧食,蔬菜要近40萬斤,還要油鹽醬醋調料,每週至少還要讓職工吃上一次肉腥等,這個光靠國家計劃內供給,完全供不上,怎麼辦?
總不能把這些招來的工人退了吧?
那誰來完成國家的鋼鐵生產任務呢?
總不能讓工人餓著肚子上班吧?
何況廠領導還要面子,還想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生產任務,當科長的想當處長,當副廠長的想當廠長,當廠長的也想更上一層樓,調部裡當大領導,那就只好自己想辦法啦,如此,各地的各廠的協作辦就這樣應運而生了,因為都想超額完成任務,超額部分的產品就成了計劃外的物資,沒有納入國家分配,其分配權掌握在各單位的手中,自己用不了或用不完,便有想拿這部分計劃外的產品去換自己單位需要的物資,打著友好協作的名義,互通有無,協作辦在這裡起著重要的作用。
小金庫也隨之產生了,有些單位甚至成了“大金庫”。
協作辦除了四個工作組外,還有自己的倉庫,倉庫的編制竟然有16人,多大的倉庫啊?竟然要設這麼多的庫管員?
少劍鋒埋頭在看這些檔案,顏紫玉在一邊時不時給少劍鋒解釋他的疑問。
“本來倉庫是沒有這麼多人的,後來廠領導的一些親戚沒地方安排,都往協作辦的倉庫塞,越塞越多,就變成今天的樣子,實際上每天在倉庫上班的,也就五六個人,其他的人都是掛個名,吃空晌。”顏紫玉解釋道。
少劍鋒眉頭微微地蹙了蹙,說:“走,去倉庫看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