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1/5 頁)
但是這就意味著西北公司必須要提供龍煙礦冶公司未來開辦時所需的全部裝置,而且是隻能折價五百萬銀洋。那怕是西北公司提供了八百萬、一千萬的機器也只能折股五百萬元。換句話說司馬的西北公司還是被農商部的這些人給涮了。!~!
..
第八十七章 宴會
京城東交民巷是正陽門和崇文門之間的一條東西向街道,1860年,根據天津條約,外國可派公使常駐北京,各國紛紛來華在此地建館,由於公使館聚集此地,東交民巷便被稱做使館區,但這時的使館區只是地理概念上的,實際上是官府、商家、居民雜居的。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清軍和義和團曾圍攻過使館區,所以,在戰後簽訂的《辛丑條約》中將東交民巷附近劃定為使館區,界內的中國官、民均要遷出。
界內建外國兵營並駐軍,自設警察和管理人員,中**隊、警察不能進入,中國不能在界內先例任何主權,使館區成為獨立於。中國行政系統和法律制度之外的“國中之國”。
《辛丑條約》的附件還劃定了使館區的範圍:東至海岱門(今崇文門)大街、西界前門內兵部街、南至南城根、北至東長安街。整個東交民巷地區內除了各國公使館和住宅外,還有銀行、郵政局、洋行、醫院、飯店、俱樂部等建築設施。
館區內原有的翰林院、鑾駕庫、王公府第、祠廟、民宅等都被外國公使館佔做館址或闢為兵營操場。每個使館都有自己的圍牆,整個地區外圍又築起高牆,牆上建炮臺碉堡,牆外掘壕溝為隔離帶,各出入通道架設鐵柵欄門,由外國士兵荷槍把守
身為世界列強之一的日本駐華公使館同樣設於東交民巷,自日本駐華公使設立一來,日本公使館便是日本在華擴張核心組成部分。
“公使先生,陸先生派人告知,中國農商部已經批准西北通用機械公司獨立商辦龍煙鐵礦。”
公使館的參贊小末彙報完畢後就站在一旁。
“兩年前,安特生剛一發現龍關鐵礦,在中國人還沒關注那裡的時候,我國的大倉洋行就搜信到了龍關鐵礦的情報,而且拿到了礦石標本,並且派出了技術人員到龍關勘察,結果得到的是什麼結論?此礦只可制染料而不能制鐵。為什麼現在中國人要投資一千三百萬元開發龍煙鐵礦!為什麼中國人現在明明白白的說那裡的礦石可以制鐵!”
日置益大聲的喊著,手裡揮舞著龍關鐵礦的資料,還有一份兩年前鐵礦剛一發現時大倉洋行派出的技術人員對龍關鐵礦的勘察報告。
日置益是日本駐華公使中少有的幾位必須提到的駐華公使之一,1900年任駐華使館頭等參贊,參與八國聯軍侵華及鎮壓義和團活動。
1914-1916年,日本駐中國大使。1915年1月18日,就是他代表日本政府向袁世凱遞交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也因此讓他成為研究中國近代史必會提起一的日本人之一。
日置益為什麼此時會這麼憤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針對大倉洋行的這份報告。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嚴重匱乏,尤以鐵礦為甚。
而鐵礦卻又是工業國家所必須的礦產資源,日本現在國內所用鐵礦石大都來自中國安徽馬鞍山、大冶兩地,八番鍊鐵所離開兩地的鐵礦石,鍊鐵高爐就要停工。
日本早在幾年前就透過以篡奪中國鐵礦資源為宗旨的“日中兩國一體化的鐵礦自給策”,爭取中國鐵礦開採權是日本駐華公使館和領館的任務之一,像現在的本溪鐵礦、鞍山鐵礦都是以合辦的名義被日本控制下來。
但是竟然這麼一個近在咫尺的鐵礦,而且是已經派員勘察,就那也被忽視了,日置益顯然無法原諒自己任內的失誤。
“致函中國農商部,要求他們將龍煙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