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2/4 頁)
眾第一次感受道,實業救國並不是一條可望不可及的路,再聯絡到大量的地主、富紳因為投資實業而從中受益。
在報紙媒體的炒作和推動之下,“實業救國”一下子成了國內的主流,就連南北政府都不約而同的,打起了實業救國牌子,一時之間,開辦工廠成了國內的主流。
雖說透過報紙宣傳,作為實業救國的典範的西北工業區,則成為了響徹全國的一個名字,那些報社的記者們總是拿著西北工業區來證明,實業救國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在這種情況下西北工業區和工業區的核心西北公司毫無疑問的被推上了前臺,成為了眾人的焦點。
也正因為這些報社的宣傳,使得國人都知道了在中國的察哈爾有一家西北公司,有一個西北工業區,而這個工業區擁有全中國最先進的機器製造技術,並且還在建設著鋼鐵廠之類的重工企業。
得益於此,以至於國內有意創辦實業的財東們,在辦廠的時候,首先就會想到從西北公司購買所需的機械裝置,一時之間使用西北公司設在各地的分公司、辦事處門前到都是諮詢機器事宜的財東、技術人員。
而其中一部分財東,在從報紙上得知西北公司以機械、技術參股的方式,在西北工業內與外界合辦企業之後,他們便有意在西北工業區內投資。
得益於這些國內的財東在工業內的投資,使得西北工業區,幾乎每天都有幾家工廠破土動,西北工業區好像迎來了一個井噴似的發展。
一直以來按照司馬和察哈爾都統府達成的協議,透過包稅的方式,包攬了整個工業區範圍內所有企業的稅款以及其它雜捐,而且另外每個月還額外提供固定金額的助餉。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前提,司馬才可以向在西北工業內投資的企業許諾,一年內免稅。三年內免捐之類地優惠,以吸引其在工業區內投資。
而為了保證這一切的順利實施,司馬還利用和周家比效親密的關係。派人在財政部、農商部上下走動。得益於周學熙過去曾屬理過兩部地原因,所以兩部一直以來對西北公司和西北工業區地所作所為都視做不見。
再加上有段琪瑞公子段駿良從中走動,可以說,無論是最初的西北公司,還是現在的西北工業區,一直都是順風順水的的發展著。至少從表面上看西北工業區的在保持著高速發展的同時又不失穩健。
西北的每個人都知道,西北工業地三個地標建築,一個是佔地超過四平方公里正在建設中的西北花園。一個位於實業路中心拐角路東的西北廣場,還就是正對西北廣場的西北大樓。
這座由西北建築事務所設計的高為八層的中西風格合併的大樓,就是西北公司總部,除了非其漂亮的外觀成為西北工業區地地標以外,同時這座八層大樓還是整個工業區內的最高建築。
雖說公司內四至五層的建築非常普遍,就是連工業生活區的住宅都是為三樓的樓房,可是能建六層以上地建築,還是得益於一年來公司建築技術力量的進步。還有就是西北建築事物所的成立。
西北建築事物所是劉季元一手創辦,除了擁有一批中國建築設計人員,還擁有從上海、天津等地請到的德國土工、建築設計師,工業區的詳細規劃正是出自西北建築事物所之手。這座外觀莊嚴地華洋風格混合地西北公司總部,就是西北建築事物所建成以來的得意之作。
“藕初!不過四個月和口內實業界簽定合同合辦地企業有300多家。再加上口內實業界引進技術獨資創辦的120多家企業,再加上公司自身的企業,整個工業區已經突破500家,這些企業僱用的員工接近十萬人,包括員工家屬以及其它商業人員。整個工業區的人口超過了三十萬人。照這麼發展下去。到明年年底,工業區內的企業至少會突破兩千家。工人突破二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