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並不起墳。但就在這一片空曠無物的戈壁下面,靜臥著數千具乾屍。
墓中出土的大量乾屍,歷經千年儲存都非常完好,包括死者的服飾、髮式等,這些都是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訊。吐魯番博物館陳列的乾屍中,有一代名將張雄。高昌張氏原籍今河南南陽,為避中原戰亂,歷經河西遷至高昌,後來世為高昌大官顯宦。張雄生前是高昌王國宮廷侍衛軍的首腦人物,任侍郎、殿中將軍,死時年近57歲。張雄乾屍皮肉收縮,肚腹低陷,周身呈土黃色;其臉型瘦削,束假髮(部分纏成髮髻,部分散披項肩),系仿當時突厥人的習俗;乾屍身長1。68米,推斷生前身高有1。72~1。73米,體重68~73公斤;陰囊膨大,可見突入陰囊的腸子,說明他生前患有“腹*斜疝”。北京自然博物館復原的張雄像,手捻鬍鬚,略顯沉思地望著遠方,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再現了當年運籌帷幄、安詳泰然的神態。
這些乾屍形成的原因,吐魯番盆地是一個山間盆地,盆底艾丁湖,低於海平面156米,是我國陸地最低的地方。盆地陽光輻射強烈,四周又有博格達山、喀拉烏成山、庫魯克塔格山、庫姆塔格山等高山環繞,熱量難以散發,造成盆地內部高溫。盆地中心夏季最高氣溫可達攝氏47。6℃,全年高於35℃的炎熱日在100天以上,高於40℃的酷熱日超過40天。地表溫度多在70℃以上,有過82。3℃的紀錄,當地素有“沙窩裡烤熟雞蛋”、“石頭上烤熟麵餅”的說法。盆地位於歐亞大陸腹地,四周又有高山阻擋,因此降水極少,全年降水量平均約16。6毫米,而蒸發量則高達3000毫米左右,空氣異常乾燥。正是這種極度乾旱的氣候條件,為吐魯番乾屍的形成提供了大環境。
其次是地下水遠離地面的原因。吐魯番盆地內的用水,主要依靠北面天山的雪山融水。源出天山的雪水,奔出山口後大部分迅速轉人地下,而橫臥於盆地中部的火焰山山體猶如一座地下水庫的天然大壩,阻擋了來自北部的地下水源,致使位於火焰山南側的阿斯塔那古墓的地下水位,深離地面20餘米。低位的地下水,使地表上層被強烈蒸發帶走的水分得不到應有的補充;離地面只有三五米深的墓穴穴底遠離地下水位十餘米;墓穴周圍是土質疏鬆透氣性強的風蝕流沙地層;炎熱季節,地面高溫,整個墓穴猶如一個天然的‘乾燥箱’,屍體得以快速脫水而乾枯,這就使得大批乾屍儲存下來。
最後他說:“古墓現場你自己去看吧,那裡有我們的警衛人員。”鄭心遠走在土石混雜高低不平的墳地裡,在地面上還能看見風化的布片和乾屍,這裡可能就是古墓了,四處張望不見有人,他按著人們挖的斜坡路走到墳裡,那是在地裡挖成的一個房間,牆壁上面有畫,類似炕的土臺上有三具乾屍,看得出是一男二女。這時,近來兩個男人,手裡都拿著棍棒厲聲問:“幹什麼的,到這裡做什麼?”鄭心遠反問:“你們想幹什麼?”“我們是看守古墓的。”鄭心遠說:“我是找人的”那個年輕人說:“這裡都是千年古屍,你還能認識他們誰呀?”鄭心遠說:“我是找現在的鐵木爾。”那個老一點的人說:“嗷……你是找鐵木爾啊,他可不在這了,你得到牧場去找他,他家有個瘋子,離這不遠了,過了葡萄溝就到他家了。”鄭心遠聽說他家有個瘋子,滿心高興地說聲謝謝就奔葡萄溝的方向去了。
南山牧場鐵木爾今年四十二歲,妻子阿衣孤立在十年前因為被人調戲,精神受刺激,得了精神病至今沒好,生活不能自力,全靠鐵木爾和他六十多歲的老母親照顧。有人告訴鐵木爾說:“一個漢族男子來找你家的瘋子。”鐵木爾想妻子有病已經十多年了誰還來找她泥?鐵木爾的母親聽說是漢族男子來找她的兒子媳婦,心理就犯了嘀咕,她想起了十年前有一個漢族青年到她家來,她們熱情招待,後來這個畜生不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