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2/4 頁)
錢也不能浪費,錢財是你個人的,但物質卻是社會的。
初入“水深火熱”之中(3)
香港人從小就養成獨立意識,人人必須自己創業,不靠他人恩賜施捨。依賴別人養活的人被看作是最可恥的。這種意識既是在“資本產義”這個“各人顧各人”的社會中形成的,也是促使人們競爭、奮鬥的良方。香港是個金錢社會,兄弟之間都照樣明算賬,借錢利息都要還,父子之間同樣會是老闆和夥計的關係,幫助幹活要拿工資,表現不好照樣可以辭退。正是這種金錢關係,逼得香港人在市場經濟中成為世界矚目的強人。何大福這次來港認識的香港怡誼公司老闆黃先生,1973年之前在國內因出身不好受到冷落欺凌,依靠在香港的父母幫助來到香港。一進入香港,父母便告訴他,只能扶持你一時不能幫助你一世,是龍是蟲全靠自己努力。他經過十幾年的奮鬥,嚐盡了各種苦頭,終於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1988年,他的公司營業額達到2億港幣,年利潤1000萬港元。談到他的成功,他對何大福說:“父輩再有錢,也沒有自己掙來的香,自己不奮鬥,遺產再多也會花光。”他們這次赴港負責主陪的香港長山公司陳先生,他的父親是大老闆,在臺灣、日本、香港有幾個公司,家中財產夠他吃一輩子。但他同樣說,父輩有錢,也沒有自己掙來的香。他大學畢業,跟父親借了幾個錢,創辦海洋公司,日夜操勞,常年奔波於臺灣、日本、香港、大陸之間,終於使長山公司由小到大,逐年豐滿,不僅償還了借來的資金,而且自己有能力再發展新業務,幹得十分紅火。在香港,何大福一行還碰到一些無能力自己開公司,寧願在人家打工,也不跟有錢父母、親戚伸手的人。何大福認為:他們的這種精神狀態,才是真正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
以前內地都說資本主義是萬惡之源,千千萬萬勞苦大眾受資本家剝削,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香港,何大福重點研究了這個問題,發現全然不是那碼事。香港的勞工到企業打工是自由進出,職員可以選擇企業,企業也可以選擇職員,雙方都不得勉強。在香港,招聘廣告比比皆是,職員與老闆談工作就像做生意一樣,什麼要求、什麼條件、什麼價格、雙方談成就行,不要哪個部門審批。招聘合約可以是長期的,也可以是三年一年的,還可以是一個月一星期三天五天的。合約期滿要留就留,要走就走,雙方都無怨無氣,天經地義。而大陸,一個人參加工作,基本就是終身制。內地解僱一個人,鬧得滿城風雨,很難很難。而在香港,人才流動是極為普遍的現象。任何一個員工,包括高階技術人員和經理人員,這一家公司都可以用高薪優惠條件將其從那一家公司挖走。何大福一行訪問的海神公司王先生說,正因為香港採取柔情政策,千方百計挽留住這些人,才使他們為本公司效盡全力。他們對員工非常熱情客氣,過年過節星期天,都要請他們吃飯,不斷提高他們的薪水和獎金,改善他們的福利待遇。若逢員工生病或生日,公司都要去醫院探望慰問或為之慶賀。時間一長,大家關係很好,即使有人挖也難成功。陳先生這番話講得很真切。在香港這個什麼事都處於競爭狀態的地方,用人制度也確實值得內地借鑑。何大福一連調查了好幾個公司,絕大部分公司員工都比較穩定,安心盡力為公司賣命。
在香港吃喝玩樂,真是應有盡有。所以,香港人下班以後拼命玩。但是香港人玩是靠工作時間多掙錢為前提的。香港人幹活在世界上是聞名的,在企業打工的任何員工,上班時沒有人偷懶,人人都有飽滿的工作任務,吃苦耐勞,工作效率都是超水平的。當年香港收入與支出相抵,盈餘100多億美元,使香港這個消費城市變成世界聞名的經貿中心。香港的所有工業、所有貿易,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何大福一行接觸的不少公司老闆和經理人員,以及見到的員工們,都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