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77”備考(下)(第1/1 頁)
1977年10月中旬,恢復高考資訊正式釋出。條件寬鬆,政策放開,差不多想考的都可報。學校在讀的,早些年復課革命時的高中生、初中生,連僅僅上過農中或“半工半讀”的,也都躍躍欲試。“以同等學力報考”,這個新詞也很快流傳開來。“同等學力”,不都是“自我感覺”嗎?具備不具備,考下來才知道!所以,一度準備報名者甚眾,熱熱鬧鬧,熙熙攘攘,什麼大齡“老三屆”,已成古怪的稀有少數派。
鼠人和承霞,妹妹成雲及妹妹物件陶天餘都報考。四人中,鼠人只有初中學歷,以同等學力報了,年齡上做了點小手腳,使符合“年滿25歲”的要求。兩姊妹與天餘都是正規高中畢業,報名沒有問題。其時,承霞妹妹在沙河中學代課,教外語呢,原先高中學習基礎就不錯,被老師們看好。鼠人記得,都報考後,承霞老父親何代貴曾很高興地說:“四個孩子都參加高考,不管考的結果如何,何家兩女兒都會保持原有的物件關係的,這個放心。”鼠人覺得老先生講話很有氣度,既是承諾,也是提醒吧。
巨大的變化更出現在學校,在校學生學風為之一變。今後上學要考,再沒有把上課當兒戲的了;有的原來不想上的也趕緊報名復學。畢業班的學習氣氛更濃。高中畢業班的學生加班加點,晚上都上課了。腦袋靈光一點的往屆生,晚上也趕去聽課,並且一傳十,十傳百,晚上補課的課堂裡多了許多成年人,聽課十分專心。很快座位供不應求,人們帶凳子坐走廊旁聽。這使多年被稱為“臭老九”的老師們大為感動,奮發有為。他們積極開設義務輔導班,敞開大門,歡迎有報考意向的來聽課,甚至免費提供茶水。這種雪中送炭式的奉獻讓更多的備考者感激、感動,油然而生敬意,學習熱情更大,信心更足。那種學習氛圍啊,熱烈,濃郁,心心相印。有的真是悔不當初:要是早先人家都在晃,都在玩,都吊兒郎當、漫不經心不好好讀書時我默默學,默默記,默默用心,臥薪嚐膽,那現在去考,該多好呢!
鼠人也到過沙中聽過課。上面一節是他創作的長篇小說《啊,母親》裡的描寫,實際就是反映當時沙中聽課時的情景。但他去沙中只有次把次,他要做實驗,只能忙裡偷閒複習。他找來報紙,剪下“考試大綱”,對照要求找資料複習。中國歷史,當初學得不錯,平時看“毛選”,許多歷史典故註釋裡有解釋,他喜歡看,都弄得蠻清楚;世界歷史的教材找不到,宗友哥幫從農學院圖書館那借到一本《世界史話》,這就很頂用了。地理,平時愛看地圖,有基礎,又找地圖冊來看看,強化記憶。政治呢,關注時事,十屆三中全會公報要點,著重記記。語文就拼老底吧,毛選,魯迅作品看得多,文才還是有一點的。只有數學,沒有上過高中,卻有最有優勢的條件,由玖姐悉心輔導,她主張就以初中內容為主,高中的把指數對數、三角函式、複數、橢圓方程等易學好記的掌握一點,分不太低就是勝利。
決定參加高考後,鼠人抓緊一切時間複習,連上班時也把三角函式公式抄在小紙頭上,放在口袋裡,一邊做實驗,還時不時把公式拿出來看,幾天就把公式記得滾瓜爛熟,學習效果極好。這些在高考時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