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5 頁)
兩座高達二百八十英尺(約85米)的哥德式橋塔,實際上成為紐約的第一座現代摩天大樓;是建築工程史上一項偉大成就,而且是現代紐約的帶步人。但不幸的,首先隨著工商和物質發展而來的是政治腐敗。這就是所謂的“鍍金年代”(The Gilded Age),表面上繁榮,吃、喝、玩、樂什麼都有,幾次不景氣都未能將它拖垮;但背後卻是貪汙腐敗、官商勾結和貧困。這是紐約政治最黑暗的時代,其中心人物是威廉·特維伊德。他曾經利用建造一幢約二十萬美元的法院大樓而撈了一千三百多萬美元,幾乎是美國從帝俄手中買下阿拉斯加價錢約兩倍!如果不是新聞界和改革派的反對,以及市民利用選票將他的傀儡趕下臺,並將他送進監牢,那不敢設想,他從籌資策劃階段就插手壟斷的布魯克林大橋會有什麼樣子的結果。
政治黑暗之外,紐約還經受著一個具體而有形的壓力。一八八〇年代開始的又一個移民潮(蘇俄和東歐猶太人、義大利人)使紐約人口在短短十幾年內增加到幾乎兩百萬人。他們多半都擠在東城的“分租住屋”裡,那種一個一百英尺(約30米)比二十五英尺(約7�5米)“街廓”一幢、每幢六層、每層四個單元、共享一個廁所,沒有暖氣、熱水和浴室的分租公寓。事實上,到十九世紀末,紐約市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以此為家。
然而,紐約的驚人活力、動力和財力,使它在政治和社會如此黑暗的情況下,仍然雄心萬丈地大步前進。以海運來說,內戰之後,美國商船總噸位幾佔全世界的五分之一。光是造船,紐約已經是美國一大中心。此外,一八六六年,紐約—歐洲的大西洋電纜建成;一八六九,東十八街一帶出現了最早的現代公寓(apartments);同一年,“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成立;一八七〇,“大都會美術館”成立,九馬路上有了第一條高架鐵路;一八七三,“紐約交響樂團”成立;一八七八,三馬路和六號大道上也升起了高架鐵;一八八〇,紐約以電(路)燈取代了煤氣燈;一八八四,在遙遠的七十二街中央公園之側,建造了第一幢高階豪華公寓“達科塔”(Dakota)。如此命名,是因為當時從市中心看七十二街,相當於看西部那個州一樣遙遠(今天它依然是一幢高階豪華公寓,而且是座建築里程碑。“披頭四”主將之約翰·倫農生前即住在此地,並在其大門前中槍身亡)。等到一八八六年,法國贈送的“自由神像”矗立在紐約灣時,可以表示歐洲不但對美國,尤其是對紐約,已經另眼相看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紐約,紐約(5)
紐約或曼哈頓,自己也感到隨著社會、經濟、文化、人口方面的發展,它在地理上也需要擴充套件了。一八七四年的一個立法決定,併吞了位於美洲大陸、但只不過是哈林河對岸的布朗克斯的一小部分。這不但使紐約市區首次超出了曼哈頓島,而且,從此以後曼哈頓再也無法以紐約市自稱了。在這之前,曼哈頓即紐約市,紐約市即曼哈頓。但就地理擴充套件來說,這只是一個開始,“帝國之州”的“帝國之都”開始進行“帝國主義式”的佔領。一###八年的又一項立法,將東河對岸上方皇后區、下方布魯克林、北邊布朗克斯所有餘下的部分,和海灣中的史塔登島,與曼哈頓合併為“大紐約市”(Greater New York City)。大紐約現在的面積是三百六十平方英里(932�4平方公里),人口三百四十萬。
如果說二十世紀是美國世紀,那似乎也應該從紐約說起。一九〇一年,一位土生土長的紐約人、曾任紐約市警察局長和紐約州長的(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就任為美國總統。然而紐約(其實大家指的仍然是曼哈頓)在進入二十世紀的時候,雖然是全國所有大企業中百分之七十的總部所在地,而且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