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1/2 頁)
聽個結果就是,你不喜歡那人,還要同她大婚。晏亭柔抬頭看著趙拾雨,趙拾雨也看她,兩人四目相對。
趙拾雨見她目光不善,問道:「怎麼了?」
「婚姻大事,於你而言,好生兒戲!」晏亭柔說罷,撇下趙拾雨,快步離去。
趙拾雨蹙起眉頭,扶額靜了半晌,他沒明白自己哪句說錯了。就嘆了口氣,跟了上去。
國子監每年都會上地方的書院去考察一番,一來看學生所習的官舍情況、學科、書本內容,二來考察地方各印坊往年印刷書冊及當年將印之書。
此兩者是向各路地方學習其所長,以便將國子監、太學相關制度調整的更加完善,同時瞭解民間書目,以推官家「文治天下」之策。
此番趙拾雨便是替國子監的祭酒跑著一趟,考察碧樹涼秋書院和臨川印坊。
臨川自古出大儒,碧樹涼秋書院便是臨川最負盛名的書院。
碧樹涼秋書院與一般書院開門幾進院落全然不同,入得書院門,便是一片蜜橘樹,眼下只抽小葉,綠油油一片。
走過橘樹林是一道月拱門,拱門之內是一內湖,過了湖才是書院。
屋舍井然,前頭是書齋授學上課之處,後院是屋舍,往常書生都住在這裡。
晏亭柔並不說話,只跟著一行人,由著院監章雲一一介紹。
她本以為趙拾雨此行就是例行公事走走轉轉一趟呢,沒想到他聽得無比認真,遇到不懂的還要問上一問。
尤其對書院如何收入學生費用的事情,問的尤為仔細。
章雲一一解釋:「碧樹涼秋書院前身是官署的書院,後來幾易其主,先生走的多了,學生也就少了。後來晏三叔回臨川,就將這書院接手,雖屬私人書院,但是我們也不收費的。
晏三叔總說書院就是為往聖賢繼絕學,為了將書院開下去。
所以晏三叔做了印坊,就為了以印坊的盈餘助書院。好在此地許多富戶,也願意資助一二,是以眼下碧樹涼秋書院已是臨川最大的書院。」
聞言良有些驚訝,「全部不收銀錢?」
章雲解釋,「全部,有教無類嘛。不過入學院之前我們是有考試的,也算是一道擇優錄取吧。不過也不是很嚴格,若學生家貧,此前未學過幾本書,若人看著踏實,多半都收進來。難道汴京不是如此?」
聞言良看著趙拾雨笑了一下,「國子監太學都做不到如此。」
趙拾雨略有耳聞,「太學是怎樣的?」
聞言良笑說:「太學生按入學時間和入學考分三等,上捨生、內捨生、外捨生。屬於晉級制,最底為外捨生,若年終考試成績好,可以升為內捨生,內捨生需再讀兩年,兩年後成績優異之人,升為上捨生。
上捨生兩年後再靠,拔尖兒那一撥,就可以入朝為官了。也可考進士科。這其中,上捨生、內捨生餐食費用是免得,外捨生需要自備伙食。」【2】
「如此這般,若是資質平些的學生,讀書之餘,還要自付餐費?」
「確是如此。」
碧樹涼秋書院委實大得很,從一早入書院,待午膳時,才將將逛完了攻科舉仕途的碧樹院,仍還有大半主攻印坊學識的涼秋院還未來得記細看。
章雲帶著小王爺人等去了榮寶齋,已有家僕安排好餐食,等待許久。趙拾雨落座,四下檢視,「小柔呢?」
章雲忙親自跑出去找人。
聞言良見無外人,就問:「小王爺將書院之事問的這般清楚,可是官家有何囑咐?」
趙拾雨說:「官家自即位以來,一年有餘,夙夜匪懈,才將朝中各處情況瞭然,眼下國庫空虛,入不敷出已呈積貧積弱之象,變法之事,迫在眉睫。他已命王安石為參政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