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1/5 頁)
河道兩岸綠草茵茵,走近了便發現那是一株株伏地生長的復活草。這是一種乾旱枯死遇水重生的神奇野草,村裡人都將這草視為神的僕人“莫爾”,但凡外出遠行的人都會在駱駝的背囊中裝上幾株,在途中遇到有水源的地方,便將復活草種下,象徵著播散希望和祈禱奇蹟。
打聽之後,才知道這個村子叫做“比亞瑪”。 “比亞瑪”是于闐語中“復活”的意思,大概是想說從沙海中長途跋涉而來的人,只有走到了這裡,才算真正的活了出來。
奎叔雖是個懂得沙漠脾性的好向導,卻對於闐賽語不甚瞭解。除了會問路、求宿、進食等幾個簡單的詞語外,一句連貫的話也抖不出來。駝隊中原來也是有專門的翻譯嚮導的,可惜在北河界被流沙卷裹了去。這一隊人馬裡,真正懂得於闐塞語的,就只有疏桐了。
駝隊在村裡住下後,為打探訊息,疏桐便與客棧裡負責炊飲的老阿米(老媽媽)交談起來。
起初,疏桐很難聽懂老阿米的話,感覺她的發音和權叔教的發音不太一樣。在經過從天氣到駝馬的一番拉家常後,疏桐才慢慢的適應了老阿米的發音。
或許是平日裡過往的旅客少,這位老阿米悶得太久,好不容易有人找她說話,她便從隔壁鐵匠家媳婦被玉石販子拐走,一路說到去年乾旱家裡死了九匹駱駝,絮絮叨叨個沒完。
疏桐也不著急,守著火堆一邊看她烤囊餅,一邊聽她慢條斯理的講述。眼看著十幾個囊餅被火炭烤得焦黃酥脆了,疏桐才見插著提出自己的問題。
這個村子是三十年前從崑崙北邊山麓一路逐水遷居過來的。村子裡現今有九戶人家,人口統共不過六十四五。因靠沙漠太近,無法種植和狩獵,村裡人主要是靠給過往的玉石商人提供引路、護送等活計謀生。
第一七一章 採玉嚮導
“阿米知道西夜國麼?”繞了許久的話圈子,疏桐終於開口問道。
老阿米正將烤好的囊餅往木盆子裡擱,聽了疏桐的問話,她抬首茫然問道:“什麼來著?”
“西夜國。”疏桐放緩了語速。
老阿米搖頭道:“沒聽說過。我在這裡住三十幾年了,從沒聽說有這麼個地方。”
“那阿米可知道這附近發生大地震的事情?”
“大地震?”老阿米皺起眉頭,“這得是多長久的事兒了啊,我還是小時聽我阿嬤說起過。說當時地動山搖,大河斷流,峽谷閉戶,呼犍谷裡一兩萬人被困在裡面……”
呼犍谷,不正是西夜國的王城麼?疏桐當即追問道:“阿米可知道那呼犍谷在什麼位置?”
“你們找呼犍谷做什麼?”老阿米麵上露出了一些警惕。
疏桐尋思後道:“阿米,我們是大晉皇帝派出來的,想請一尊丈高的白玉觀音回去,聽說西夜國呼犍谷這邊出產的羊脂玉最好,所以一路尋訪至此。”
“大晉是什麼地方?”
大晉建國至今也才三十來年,偏居崑崙一隅的老阿米沒聽說過也很正常,疏桐只得耐心解釋他們是從中原過來的。
“哦,你們是打漢室那邊兒來的?那這路可遠著了啊。”
老阿米的認識中,只要是從中原過來的人,就是漢室來的。這也是張騫西行以及諸位漢室公主和親後,西域諸國對漢朝留下的深刻印象。
“是挺遠的,走了好幾月了。”疏桐應和道。
“要說找羊脂玉啊。我那大兒子拉羅託就是個行家。這攻山採玉,沒點眼力見是不成的,那些個二眼子,往往在山裡挖上十天半月刨出來的都是石疙瘩。我家拉羅託只要接了活兒,就從沒有失手過。這一帶的玉石商人都知道他的能耐,也是找他判脈尋礦的人多了,我才開了這家客棧。”
老阿米沒有回答疏桐呼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