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一)(第1/3 頁)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1856 年,英國和法國借“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57 年,英法聯軍組成,背後還有美國和俄國的支援。
1856 年 10 月,英國藉口“亞羅號”事件,挑起事端。“亞羅號”是一艘中國商船,曾在香港註冊,但已過期。廣東水師在查捕海盜時登船搜查,英國以此為藉口,指責清政府侵犯了英國的領事裁判權。
法國以“馬神甫”事件為藉口,參與英國發動的戰爭。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違法進入中國內地傳教,被廣西西林縣地方官員處死,法國以此為藉口,向清政府提出無理要求。
1858 年,英法聯軍北上,攻佔大沽炮臺,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與英法美俄四國簽訂《天津條約》,條約規定了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十處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內容。
在英法聯軍進攻中國的同時,沙俄出兵中國東北,以“調停有功”為由,迫使清政府簽訂《璦琿條約》,割佔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 60 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清朝的腐敗,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動搖了清王朝的統治,也影響了列強在華貿易。列強企圖透過戰爭迫使清政府滿足其侵略要求,並共同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僧格林沁參與的戰爭主要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期,英法聯軍逼近北京時,咸豐皇帝帶著后妃、王公大臣等逃往熱河避暑山莊。
當時跟隨咸豐皇帝一起走的有懿貴妃(後來的慈禧太后)以及慈安太后等。由於是倉皇出逃,主要攜帶了一些便於攜帶的貴重物品如金銀細軟等,還有象徵皇權的印璽等重要物件。隨行人員還有王公大臣如肅順等親信近臣。眾多的太監、宮女也跟隨一同出逃,以保障皇室日常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宮廷禮儀等事務的運轉。
咸豐帝於 9 月 22 日清晨從圓明園出發,經海淀等地向熱河方向逃竄。他們出逃時十分匆忙,甚至沒有進行周密的安排。一路上風聲鶴唳,由於擔心英法聯軍追擊,他們選擇較為隱蔽和快捷的道路行進。
在出逃途中,由於訊息傳播快且混亂,沿途百姓很多都不清楚情況。在經過一些城鎮村莊時,一開始確實出現過敲門無人應答開門的情況,因為百姓害怕兵亂等危險。
到達熱河後,當地官員等進行了接待安排。以肅順等大臣為首積極籌備物資、安排行宮等事宜來安頓皇室一行。
熱河地區的一些駐軍也加強了安保等工作,保障咸豐帝等人的安全。在熱河期間,咸豐帝身體每況愈下,朝廷的一些政務開始透過與北京留守大臣的通訊等方式進行處理。慈禧等后妃也在熱河行宮逐漸安頓下來,等待局勢的進一步變化。
咸豐帝一直憂心忡忡,不久後就去世了。這次出逃給清朝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也使國家陷入更深的危機之中。
他們都逃走了,僧格林沁留守京城,僧格林沁出生在科爾沁左翼後旗普通臺吉家庭,是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圖哈薩爾第二十六代孫。年少的僧格林沁因儀表過人被選中,於道光五年,他歷任御前大臣、鑲白旗滿洲都統等職,頗得道光、咸豐兩帝寵信。
僧格林沁受命督辦京城巡防事宜,與太平軍多次交戰。他採用水攻等戰術,歷經兩年,大小數百戰,最終在連鎮殲滅太平軍,生擒林鳳祥;在馮官屯再次使用水攻,迫使李開芳等人投降。此役讓僧格林沁威名震於海內,與南方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曾國藩齊名,並稱“南曾北僧”。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當時英法等國為了進一步開啟中國市場、擴大在華權益,藉口“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在攻克廣州後,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