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2/3 頁)
步提升的新路子。我們需要探索以民生為導向的發展之路。改善民生是發展經濟的始源和歸宿。換句話說,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就在於保障和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
“針對有些同志可能擔心改善民生會不會影響經濟發展,我看是不會的。其實改善民生,不僅不扯經濟發展的後腿,還會有力、持久地推動經濟發展。有關部門算過一筆賬:未來3年投入2000多個億,可以帶動內需至少3000個億;今年完成民生投入800多個億,就可以拉動GDP增長4…6個百分點。”
“除了巨大投資對城市發展的拉動之外,我們也需要尋找其它的朝陽產業,作為我們城市發展的發動機。同志們也很清楚,我們市雖然是老工業基地,但說實話我們的工業基礎和技術基礎都並不雄厚,境內媒炭資源和其他礦產資源也不豐富,另外,我們市深居內陸,這也限制了我們工業的發展。以重工業主打,先天不足。這個不是投入多少資金就可以硬拉起來的。”
“有同志就會問,既然我們市發展重工業這個路走不通,那豈不是很難發展起來了?我的回答是‘不是’。這就涉及到一個定位問題,既然我們市走不通工業立市這條路,那麼,就改變定位。我們市境內旅遊資源豐寄,我們可以在這方面做做文章,重慶是歷史名城,我們可以打造宜居城市,旅遊城市。另外,我們市裡面高校眾多,科技力量強大,那麼,我們也可以走科技立市這條路。有了這兩大支柱,我們還愁我們市沒有發展動力嗎?”
“我們市需要成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高科技產業園區,大力扶持高科技產業,區別於傳統發展經濟的模式。除了大力引進外資,主要是要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市政府會提供優惠的創業政策,提供一定的創業基金,與國家和市裡的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學和研究機構結成對子,共同研發新技術新產品。目標很簡單,重慶的經濟必須搞上去,但重慶的天必須是藍的,水必須是綠的,我們不能犧牲環境和人民的身體健康搞經濟建設。因此,產業轉型勢在必行。”
“當然,改變了定位,並不是說我們要完全放棄重工業。我們在這方面還是很有實力的,市內有一大批大型公司,特別是前年才在我們市裡成立的中國航天防務航天公司和中國商用大飛機制造公司,更是讓我們市成為了中國飛機制造中心,再加上重慶鋼鐵總公司等一大批企業,我們在這方面還是有遠大前景的。”
曾大市長侃侃而談,隨即將建設“五個重慶”的議案拋了出來,並提出了直轄市建設的“民生十條”。
曾市長的第一項議案,十分正常,乃是三年之內,全面改善直轄市的公路交通網路。據初步估計,這項議案需要投入的資金,就需要近八百億。當然,扣除寒雨迷濛集團在渝東南地區的修路計劃,所需資金有所減少,但是也需要五百多億元。
這個議案,氣魄非常宏大,三年之內,要將全市所有的公路幹線,都重修一遍。說起來,重慶作為一個直轄市,公路交通的狀況,很不理想。全市僅有三條國道線,省道線也不多。就這些主要公路幹線,路況也很一般,坑坑窪窪的“陷阱”不少。從主城區到到丹興區,不到三百公里,開車卻需要六七個小時,這還要是因為原丹興地區所轄幾個區縣路況較好的路段。在丹興地區以外的地段,路況糟糕,坎坷不平,尤其雨天看不清路況的情形下,很多車子開起來就像是在跳舞一樣。
市內的水路運輸和航空運輸的狀況也並不理想,如今只有一個大型機場,小型機場包含在建的,也不過三個。
除了國道線和省道線,市內的縣級交通網,更是毫無值得誇耀之處。至今還有許多偏僻的鄉村,未曾修通水泥或者柏油公路。
曾市長上任之後,輕車簡從,在市內所轄區縣都溜達了一圈,饒是曾市長身強體壯,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