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盯上嗨航(第1/3 頁)
針對銀行監管部門的摸底排查,嗨航方面解釋說,嗨航的併購並不盲目和魯莽,全都是嗨航主業的延伸,一直圍繞著三大戰略性支柱產業的發展,沒有偏離過方向,全都是產業鏈上下游的公司,並沒有像其他企業買個俱樂部那樣的東西。當然,辦公大樓、不動產也買了幾個,因為嗨航原來有不動產公司。
三大戰略性支柱產業分別為:航空旅遊、現代物流、新金融。在這一戰略指導之下,飛機租賃、船運、酒店、金融機構等均位列收購目標之中。嗨航酒店內部流傳著一種說法,“嗨航的飛機飛到哪裡,酒店就收購到哪裡。”
在走出去的華國民企中,嗨航曾被認為是更精明的收購者。據外界總結的嗨航併購規律,其絕大多數的收購持股比例都能實現全資、控股或成為第一大股東。這是能左右對方命運的持股比例,嗨航因此能對被購資產有更大的掌控權,令其發揮在必要時支撐其他業務的作用。
但是,在去年6月份監管層警示後,嗨航還是進入了資金緊張的困境,最終為之前的激進併購付出了代價,這或許是王堅始料未及的。同年9、10月份,嗨航的管理層感覺到境內境外的銀行流動性都下不來了,只有出沒有進,這個時候真正感覺到嚴寒降臨了。
銀行行長們紛紛發訊息問風波傳言,然後說,嗨航貸款要放一放,緩一緩,等一等。一放一緩一等,好幾個月沒人敢給嗨航貸款。任何一家企業只要你是有負債率的企業,都過不了日子。而嗨航集團2017年的平均負債率只有59%,嗨航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麼低的負債率。
而且2017年的那場輿論風波之後,外界對嗨航的看法顯得越來越悲觀。嗨航舉債加槓桿迅速擴張的模式、高負債率、複雜的融資策略以及將槓桿用到極致的做法等等,市場抱有越來越多的質疑。而這種質疑加劇了嗨航這種商業模式所蘊含的經營風險:一旦遇經濟下行逆轉,市場或政策環境突變,企業危機爆發的機率就大大增加。
對於一個擁有500多家子公司、兩三千家關聯企業、資產和負債都超過千億元的龐大集團,人們本能的疑慮在於,這類集團在資金的使用上如何能清晰隔斷?是否存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一旦某個子公司資金鍊斷裂是否會導致整個集團崩盤?
而在嗨航內部,許多人卻對外界的這類說法不屑一顧。認為嗨航一直就是在別人的謾罵和質疑中成長起來的。嗨航資金鍊斷裂這幾個詞,從嗨航創業開始起,從來都是相生相伴,每一年都有報道說,嗨航資金鍊要崩盤了。嗨航到現在不還是活得好好的,
嗨航似乎是一個矛盾體。他們的創始人信奉國學、佛法,但嗨航的骨子裡卻充滿了狼性,這種狼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按王堅的說法,“雖然這兩年在海外併購,但我們企業內部一直都在降負債率,從六年前開始,集團的資產負債率連續從82%降至59.5%。當然,這還不夠,因為我們知道一個世界500強的企業,在進入了前50強之後,負債率必須控制在25%,這樣才能與世界500強企業相匹配。我們一直想這麼做。但這次輿論風波之後的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了,我們本想用十年的時間來完成這個結構的調整。”
但遺憾的是,命運沒有給他機會。7月3日,王堅在法國公務考察時意外跌落致重傷,經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王堅的意外離世,無疑令危機中的嗨航雪上加霜,陳封只好重新出山回到一線……
幾天後,劉澈讓總裁辦召集丁元英、薛大偉、羅伊人、肖亞文、那藍、餘雯麗、吳恪之開會研究嗨航集團的事情。
王洪娜代表總裁辦先簡要說了一下嗨航集團的最新情況,以及陳封復出這幾天的處理措施。
陳封復出之後主要著力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