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父憑子貴還都南京(第2/2 頁)
的時期,生產力得到空前發展。
明仁宗在行政改革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其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改組內閣。內閣成員從以前的五品官員一舉躍升為一品高官,他們不再只是單純的皇帝私人秘書,而是擁有參與決策的權力。
他在邊防上則多以防禦和安撫為主。尤其在北境對蒙古的防線一再南移,致使瓦剌趁機統一蒙古各部落,重新變得強大起來。
明朝邊防政策轉變的標誌,是還都南京。
朱高熾即位不久,戶部尚書夏元吉上疏建議還都南京。
夏原吉是湖南湘陰人,深得明成祖器重。據說他曾賜予夏原吉一個白瓷茶杯,以“令卿子孫世世見朕。”這個茶杯杯中有永樂二字年款,但看久了卻又似乎消失不見,十分奇異。夏原吉將其作為傳家寶,代代相傳。
明成祖最後一次遠征漠北之前,夏原吉因力勸其不宜出兵:“您身體欠安,需要調養,就請遣將出徵,不要勞動車駕了。”明成祖勃然大怒,將其坐罪下獄。結果明成祖征途中病危,臨死前對左右說:“夏原吉愛我。”
明仁宗即位後,將其釋放出獄,拜為少保兼太子少傅、戶部尚書。
隨後眾多大臣紛紛上書奏請還都南京。
還都南京,顯然與永樂大帝天子守國門的理念相悖,但明仁宗有不同的考量。
我們可以從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平江伯陳瑄的上疏中看出一些端倪。
他總共提出七條建議,曰重國本、擇賢良、蘇民力、興學校、整軍伍、謹邊防、專漕運。其中第一條重國本直言南京是國家根本,應嚴整守備力量。第三條蘇民力指出湖廣、江西、浙江等天下糧倉,距離北京較遠,百姓運送糧餉往返幾近一年,有誤農作。第七條專漕運則表明官軍年年運糧北上,返回後還要維修漕船,太過勞苦。
明仁宗見書後賜陳瑄鐵券,許其子孫世襲平江伯爵位。態度表現得足夠明顯。
公元1425年2月,明仁宗命鄭和守備南京,三月,宣佈將還都南京,下詔北京各部司悉稱行在。四月,命皇太子朱瞻基拜謁孝陵,居守南京。
眼見還都勢在必行,當年五月,明仁宗突然駕崩。還都事宜就此無疾而終。
:()跟著姓名學國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