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跟著姓名學國學怎麼樣 > 第22章 儒道解決不了的問題

第22章 儒道解決不了的問題(第1/1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垂簾聽政洩露心聲,全反派跪了離婚後,渣父子有什麼臉後悔無限流:有套!我打詭有一套如果我從沒愛過你大朝女子奇案組厲總,你已闖入搶妻賽道仙逆女戰神予你晴川戰神歸來,大佬馬甲颯爆了四合院:我重生濫好人何雨柱饑荒年,我用現代物資嬌養美女郡主千億前妻帶崽歸來,馬甲藏不住了我的米哈悠真不是動漫公司快穿之嬌養卿卿幸聞林下風貴妃擺爛後成皇后了跟著姓名學國學歸來!亡靈之主凡人丹仙總統的隱秘第一夫人

佛教不是中國本土誕生的宗教。大約在公元67年漢明帝時期,佛學思想經由古印度傳入中國。它之所以在中國長盛不衰,是因為解決了一個道家和儒家都沒有解決或者說解決不了的問題。

儒家和道家結合起來,再加上由儒道衍生的法家,構成了中國封建民主禮治制度的基礎。

道家解決的是帝王的治世之道。他主張封建君王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治大國若烹小鮮,要求統治者放低姿態,善於傾聽,上善若水,順其自然。

儒家解決的是官宦的為政之道。他提出君君臣臣、為政以德、五美四惡,要求為人臣者遵制守禮,事君以忠,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君王寬容大度一些,人臣積極進取一些。君王多聽意見少干預,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人臣則多做實事多爭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此則君仁臣忠,一派盛世和諧景象。

封建帝王和官員需要考慮的治國問題,被道家和儒家聯手解決了。但是老百姓該怎麼想怎麼做,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

這個問題,還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因為道家給不了答案,儒家也給不了答案。

道家學說,其實不是講給老百姓聽的。地位高的人才有資格放低姿態,這叫謙遜隨和,叫禮賢下士。上位者站得那麼高,低下頭才能看得到人,如果他抬頭向天,那麼就看不到人了。曲高和寡的結果,一定是亢龍有悔。

地位低的人沒有資格謙遜。下位者如果一直低著頭,就只能看到自己的腳,只能看到自己腳下的那一小塊土地,會被譏諷為鼠目寸光。老百姓如果不爭不搶,一定會和懦弱無能劃上等號,結果是永遠無法出人頭地,最終一無所有。

儒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論語·憲問》雲:“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又云“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國家有道的時候要言行正直;國家無道的時候仍然要品行正直,只是說話做事的時候要低調謙遜。有德行的人一定會講道理,但講道理的人不一定有德行,仁愛之人一定勇敢,但是勇敢的人不一定仁愛。

為什麼要正直,要勇敢?

正直意味著有底線,勇敢意味著敢於反擊。為人可以低調謙遜,仁愛有禮,但如果有人敢觸碰自己的底線,自己就敢正面硬剛。所以儒家在講溫良恭儉讓的同時,也講積極進取,講以直報怨。要求為人臣者立於丹陛之下,要有敢於據理力爭、犯顏進諫的勇氣和魄力。

但是,儒家學說也不是講給老百姓聽的,他的教育物件是貴族、士族和其他求仕之人。先秦諸子百家,包括主張“兼愛、非攻”的墨家在內,他們的學說主要都是為統治階層說話,很少真正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思考問題。

儒家提倡的繁文縟節,對於老百姓來說太過鋪張浪費且沒有必要。而墨家的節用節葬卻又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老百姓已經過得很苦了,滿心希望自己能過得更好一些。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諸子百家本身多為王族後裔,不是貴族世家,就是士族新貴,不可能對老百姓完全的感同身受。

:()跟著姓名學國學

目錄
被霸總盯上的囂張少爺穿成炮灰小縣令後我逆襲成功你是我的金手指悟人生百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