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乾卦中的道德經(一)(第2/2 頁)
上,淡淡說道“下方之物,不足為異。”就放過了他。
我們不妨試想一想,孫悟空如果繼續毫無顧忌的目運金光射鬥牛,會出現什麼後果?此時孫悟空還沒學會七十二變時,本領小得很。玉皇大帝驚異之餘,只需派一個巨靈神下凡,就能把它抓到天上或者就地正法。
孫悟空“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他悄悄地收斂了眼中金光,與凡間禽獸打成一片,這不就是和光同塵了嗎?
《道德經》又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上善之人就像水一樣,澤被萬物卻不爭名奪利。它處在大家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上善之人選擇適合居住的地方,保持沉靜如淵的心胸,待人友善真誠,說話恪守信用,做事能發揮所長,行動能把握時機。因為他不爭不搶,所以不會有過失災殃。
“勿用”並非完全不行動,而是韜光養晦,適時而動,不鳴而已,一鳴驚人。孫悟空混跡花果山中,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與虎豹為群,與獐鹿為友,與獼猿為親,認識了很多朋友。他心態平和,平日與人獸為善,不爭不搶。一旦時機出現,他卻當仁不讓,率先跳進瀑布發現水簾洞,為群猴找到了一處極好的安身之所,因此被花果山群猴推舉為美猴王。
,!
《道德經》又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在意個人得失,才能明瞭世事;不自以為是,才能明辨是非;不自賣自誇,才能獲得褒獎;不傲慢自大,才能執掌一方。只要不爭,天下就沒人能和你爭。
美猴王孫悟空“潛龍勿用”,幽居深山。他身為猴王卻不高猴一等,和群猴親密相處,每天朝遊花果山,暮宿水簾洞。此時的美猴王無名利之心,保持著一隻猴子的本色。這就是《道德經》所言: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他知道什麼是強大,什麼是光明,什麼是榮耀,卻堅守柔和仁愛的品性、默默無聞的現狀和卑微低下的身份,所以他是快樂的,也是沒有災禍的,這就是柔弱勝剛強的道理。此時的美猴王,如果不自量力非要去搶地盤爭名利,且不說天上的神仙,就算遇到一隻老虎,都可以把它吃得不剩骨頭。
群猴越來越敬服美猴王,慢慢的,它開始有了新的追求。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冬去春來,四季輪迴,許多猴子老死深山。孫悟空切身體驗過生老病死之痛後,認識到自己只是肉體凡胎,“不得久住天人之內”。如果再不想辦法,他也會和普通猴子一樣死去。於是,他聽取了一隻通背猿猴的建議,獨自一人撐著木筏,在大海中飄飄蕩蕩,去往五湖四海,尋訪仙山名師,學那長生不老的法門。勇敢的孫悟空,由此開啟了猴生的嶄新篇章。
:()跟著姓名學國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