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明朝三大才子(第1/3 頁)
震卦六爻講述了明朝三大才子多姿多彩、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明朝三大才子,指解縉、楊慎和徐渭三人。其中解縉被推為博學第一,楊慎被評為博覽第一,徐渭則被視為多才第一。
明朝三大才子各有千秋,但若論當時的影響力以及對中國文學的貢獻,我願稱《永樂大典》的總編纂官解縉(1369年—1415年)為最強。
解縉妥妥的少年天才。他兩歲就能認字,五歲已能出口成詩,十歲就能日記萬言,人稱神童。十一歲已通四書五經傳注義理,十三歲已遍覽儒家經典。他十八歲參加江西鄉試,高中解元;二十歲赴京會試,獲第七名;不久參加殿試,得第十名。
作為明朝第一任內閣首輔,他常伴雄主明成祖朱棣左右,雖說伴君如伴虎,但他總能憑藉超絕的才情,機敏的反應化險為夷,“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有一次,明成祖在皇家園林閒遊,他登上一座石橋臺階,突然回頭問解縉:這該怎麼說?
解縉回答說:這叫一步高過一步。
明成祖微笑不語,等到下橋的時候他突然轉頭,又問同樣的問題。
解縉不慌不忙,說這叫後面更高過前面。
看,好話被他說完了。
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常伴君王身側,總有不小心忤逆帝心的時候。
公元1406年8月,明成祖命成國公朱能領兵出征安南,解縉出言反對。明成祖從此開始疏遠解縉,當年賜二品紗羅衣的官員中,不包括解縉。“震來厲,億喪貝,”翌年,解縉以“廷試讀卷不公”的罪名,被貶為廣西布政司右參議。他已“躋於九陵”,偏居廣西,遠離朝堂,仍未逃脫政敵的構陷。很快以“參與皇子之間的爭鬥”之罪,被貶為交趾布政司右參議,督餉化州。
既已失去皇帝的寵信,他本應“勿逐”功名,低調從事,以期有機會“七日得”,實現東山再起。但他因奏事入京,正好碰上明成祖率軍北征,解縉於是拜見皇太子後返回交趾。
這下被政敵抓住了一個把柄。
解縉被構陷為趁皇上出行之際私下拜見太子,沒有人臣之禮。明成祖大怒,將解縉關進詔獄,嚴刑拷打。四年後,宦官紀綱揣摩聖意,用酒灌醉解縉後埋入雪中而死。他的妻子、兒女及宗族統統被流放到遼東。
解縉死去七十多年後,楊慎(1488年—1559年)出生。他是東閣大學士楊廷和的兒子,歷來被認為是明代三才子之首。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他,但他那首詞《臨江仙》卻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沒錯,《三國演義》卷首詞的作者不是羅貫中,而是楊慎。
楊慎參加科舉考試的履歷比解縉更輝煌,如果不是考官的一個小小失誤,他將實現令無數考生望塵莫及的三元及第。
公元1507年,他參加鄉試,高中解元。第二年他參加會試,本已被列為第一名。誰知蠟燭的燭花滴落,燒壞考卷,楊慎不僅痛失會元,而且名落孫山。三年後,楊慎捲土重來,殿試第一,高中狀元。
當時,首輔大臣早已形同宰相,其權力之大,遠非解縉時期可比。他的父親楊廷和貴為朝廷首輔,然而對於楊慎高中狀元一事,朝野上下竟無人提出質疑。
所有人都認為,以他的才學,就應該得狀元。
明世宗朱厚熜以藩王繼承皇位後,因其親生父母的名份問題,引起大議禮事件。大議禮事件,與北宋英宗的親爹保衛戰有異曲同工之妙。區別在於,宋英宗雖然吵贏了,事情卻因其早逝而不了了之,明世宗則是一贏到底。
當時,張璁、桂萼等新貴大臣迎合上意,提議在明憲宗與明武宗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