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天下久安,帝王盛德事(第1/2 頁)
六五:震往來厲,意無喪,有事。
雷聲接連不停地響起,人們就會意識到天氣有變,可能帶來更大的危險。
我們既然意識到了危險,就會採取措施應對。我們?處理問題或應對風險時,最佳的方案是預防為主,防重於治,?把危險消滅在萌芽狀態,而不是在問題發生後再進行治理。
扁鵲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大夫,是中醫切脈診斷的發明者。有一次,?魏文王問他:“你們三兄弟都精通醫術,誰最厲害呢?”扁鵲回答說大哥的醫術最厲害,我的最差。
魏文王很奇怪。既然這樣,為什麼扁鵲最有名呢?
扁鵲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大哥治病,是治病於未病之前,一般人不知道,所以他沒有名氣。他二哥治病,是治病於初病之時,一般人以為這只是小病,所以他有名氣,但是不大。只有他,因為不能提前發現病情,只能等到病情嚴重時才能幫人診治。一般人看到他穿針放血、敷藥治病,都以為他醫術高明,因此反而名氣更大。
這就叫防患於未然。
好比避雷針,一般人覺得裝它有什麼用?純粹是多此一舉嘛。
他們不知道樓越高,越容易招來雷擊。如果不裝避雷針,噼啪一聲響,雷擊垮房子,擊穿電線引起火災,損失就大了。
如果裝上避雷針,就可以把雷電的力量引向大地。這樣房子就算被雷打到,也能安然無恙。
歷朝歷代,官員貪汙始終是一個禁之不絕的大問題,明朝當然不會例外。
明太祖朱元璋當政三十一年,試圖殺盡天下貪官。結果他一直殺啊殺,殺了十五萬餘人,差不多把全國官員整體換了五遍。殺到最後,衙門門可羅雀,官吏幾乎殺光了。朱元璋只得下令,把貪官們從牢裡放出來戴罪上班。但就算如此嚴刑重典,貪官也未根除,以致他晚年只能發出“治癒重而犯愈多”的哀嘆。
明宣宗剛剛繼位時,都察院貪汙成風。
都察院,在宋朝叫御史臺,主要職責是監察、彈劾和建議。我們看歷史小說和電視劇,經常聽到一個聽起來很拉風的詞,叫三司會審。這意味著案件足夠重大,須由都察院、刑部、大理寺這三大法司聯合會審。
都察院,就是明朝官吏的最高紀律檢查機關和最高監察機關。連負責督查貪汙腐敗的都察院都已經貪汙成風了,其他衙門可想而知。
明宣宗決定要做些什麼。
公元1428年,明宣宗任命顧佐為都御史,並罷去兩京都察院四十三名不合格官員。
顧佐(1376年—1446年)以秉公執法著稱,人稱外號當代包公。相傳顧佐每日上朝,當他在外廬靜坐休息時,百官都遠遠繞道避開,於是又得到一個外號“顧獨坐”。
他上任以後,對十三道監察御史管理極為嚴格,不斷黜退不合格官員。他在任七年,共考黜二十二人次,其中最嚴重的被處以死刑,官職最高的則是都察院首席長官,左都御史劉觀。
劉觀是政治資歷深厚、鬥爭經驗豐富的五朝元老,他執掌都察院多年,位高權重,貪汙受賄的名聲在外已久。
為了肅清這個鉅貪,明宣宗外派劉觀到各地巡視河道,顧佐則利用這段時間抓緊收集證據。很快,劉觀被控訴結黨、受賄、收受死罪囚犯賄賂、縱子受賄等四大罪行,因罪發配遼東充軍。
劉觀被彈劾下臺後,都察院風氣為之大變。明宣宗隨即推出改革,對都察院的組織、職能範圍和辦事程式都做了調整。都察院新增兩個職能:重建兵員名冊和視察邊境各省。軍屯、京營等建設專案,以及南直隸徵稅、大運河至北京的漕運等等,至此全部納入都察院監察範圍。
經過大規模機構改革,都察院的監察工作覆蓋明朝內外廷和和地方各級行政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