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布衣翰林和詔獄學士(第2/2 頁)
大牢的是楊溥。
楊溥與楊榮同一年出生,也是同一年進士,既是同年,也是同窗,但人生際遇大不相同。他不僅自己坐過牢,他父親也蹲過大獄。
相傳他的父親曾因受牽連被抓入獄,親人朋友都無計可施,只有十幾歲的楊溥跑到縣衙向縣令求情。縣官見他年紀不大,膽子卻不小,而且口才還非常了得,於是出了一個上聯要他對:四口同圖,內口皆歸外口管。
繁體的圖字,總共有四個口字,外面一個大口字,包含了裡面三個小口。縣令的意思是,縣裡的事我說了才算。
楊溥眨眨眼睛,對出下聯:五人共傘,小人全仗大人遮。
繁體的傘字,總共有五個人字。其中最上面一個大人,遮著下面四個小人。
縣官十分高興,當即釋放了他的父親。
這大概是一個託名為楊溥的虛構故事。其父是否被抓真偽難辨,但楊溥自己的十年詔獄生涯卻比珍珠還真。
公元1414年,明成祖北征班師回朝,皇太子朱高熾因迎駕稍遲而遭朱高煦誣陷。明成祖大發雷霆,下令將東宮官屬全部關進大牢。楊溥作為太子洗馬,在詔獄呆了足足十年,不僅經常捱餓,還多次險些遇害。
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也就自暴自棄了,但楊溥不是一般人。獄中十年,他更加勤奮苦讀,把能讀到的經史子集通通研究了好幾遍。
十年後,明仁宗朱高熾登基,楊溥終於獲釋出獄,授翰林學士。也許是性格使然,也許是遭遇導致,楊溥養成了恭敬謹慎的高興,上朝時總是低著頭順著牆跟走,對下屬官吏也客客氣氣從不怠慢。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後,將楊溥召入內閣,兼任禮部尚書,與楊士奇、楊榮等人共同輔政。
時人評價楊士奇有學者風範,楊榮有才幹見識,楊溥則有高尚品德,是別人比不上的。他們發揮所長,經世致用,最終輔佐兩任帝王共同締造了仁宣之治。
與此同時,他們還是明朝臺閣體詩歌的代表人物,影響了一代文學的發展。
所謂臺閣體,多為頌聖德、歌太平的應酬之作,形式上追求平正典雅,講究駢儷和聲律,內容上看起來華貴富麗,實則言之無物、了無生氣。自土木堡之變後,臺閣體便逐漸消失不見。
三楊文才雖好,但詩歌文章並不是他們的工作重點。朱高熾還是太子的時候,喜好詩歌文學,楊士奇勸他應留意學習《六經》,研究兩漢時期的詔令,因為“詩歌雕蟲小技,不足為學。”
:()跟著姓名學國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