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5 頁)
“是嗎?”慈禧笑了,瞬間收了笑容,蹦出三個字,“聽個屁。”
慈禧可謂未卜先知。曾國藩得知此事後,萬分激動,寫了封情緒極為激烈的奏章,希望中央政府死都不要答應這件事,即使那些錢一毛都要不回來,也不可答應。
他的奏章在路上時,奕訢等老人們已在制定新的合同,這份合同只輕描淡寫地改了一句話:阿思本的司令職務應由清政府授予,艦隊的最高指揮官應是中國人,而非任何外國人。
訊息再傳到安慶時,曾國藩簡直要暴跳如雷了。
恥辱!他的腦海裡只有這兩個字,但焦躁地轉了幾圈後,他突然猛地意識到另外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很嚴重,讓他冷汗直冒。
中央政府那群人縱然被英國人的兩次戰爭嚇破膽,也不至於害怕到這種程度,花了那麼多錢,只買個總司令任命的權力?
這件事如果換個角度考慮,如果阿思本帶著他的艦隊來南方,由於他的任命是出自中央政府,是不是就說明他代表的是中央政府?等於說,中央政府派了支艦隊搶他的勝利果實來了?!
曾國藩一屁股坐進椅子裡,腦裡亂成一鍋粥。由此看來,中央政府還是對他大大不信任啊。如果他這個時候還堅決抵制這支艦隊,那豈不更是給了中央政府一個印象,他曾國藩想獨攬南中國?!
可問題是,由於深諳傳統文化,曾國藩在安慶的這段時間已儘量收縮自己的權勢,低調得讓人歎為觀止,他只是希望北京朝堂簾子後面那位對自己的猜忌減少一點,維持好和中央政府的關係。
倘若這種思路在他頭腦中佔據上風,那他的行動應該是,完全同意中央政府的決策,並沐浴更衣,焚香禱告、敲鑼打鼓歡迎阿思本艦隊。然而,對這支艦隊的歸屬權所產生的對國家未來的擔憂,讓他不懼猜忌,毅然決然地上奏中央政府說:“咱們出了錢,就該讓咱們的官員全權指揮,絕不可讓洋人把持這支艦隊。如果洋人非要把持,那乾脆將這些戰艦賞給各國,付出的錢,咱們也不要了,就當喂李泰國這隻狗了。”
這番話鏗鏘有力,奕訢和慈禧都受到震動,這就是花錢買未來,非有高瞻遠矚的人不能做出。
慈禧問奕訢:“你說該怎麼辦?”
奕訢不能說曾國藩勢力大,此時不好得罪,於是說:“曾國藩說得很有道理。”
慈禧說:“那你就硬著頭皮去交涉吧,你有幾十萬兩白銀做靠山,應該是底氣十足吧。”
奕訢的確底氣十足,阿思本更是底氣十足,聲稱奕訢和李泰國訂立的章程,他絕不同意。如果非要如此,他就將艦隊解散。
奕訢還抱著幻想,對阿思本說:“艦隊是我們花錢購買來的,你要走就走,把船留下。”
阿思本向來是強盜思維,他說:“船是我開來的,你們不讓我獨斷,那我就要把它開回英國,有本事,你們派人去把它開回來。”
奕訢沒有這個本事,給曾國藩去信詢問對策。曾國藩這回頭腦冷靜下來,畢竟是那麼大一筆錢,不能無緣故就真的賞給洋人。他出了個主意,阿思本可以把艦隊開走,但大清政府是出了錢的,所以委託阿思本把船變賣,變賣之後的錢應該歸還清政府。
阿思本覺得這是個賺錢的大好機會,樂不可支。為了利益最大化,他聲稱我們這次來中國,花費頗多,往返費用你們要給報銷。
曾國藩和奕訢不必商量,他們要的就是這結果,立即同意。於是,阿思本虛報賬目,又把銷售戰艦的價格一壓再壓,最後,清政府損失了近四十萬兩白銀,終於取締了阿思本艦隊。
“阿思本艦隊事件”讓清政府的一些激進分子大為惱火,無緣無故浪費了這麼多錢,居然什麼都沒有得到。縱然是擁有猴子智慧的人也不會做出這樣的事。他們在慈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