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1/4 頁)
們都以參加弓兵隊為榮,很多村民都圍著程舒打轉,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加入弓兵隊。
章節目錄 第十二章 鄉村瑣事'2'
但是,弓兵隊的聲望高了後,也給我們帶來了麻煩。村裡的爭吵非常多,什麼鄰里之間、兄弟之間、妯娌之間……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比如田界之爭啊,分家之爭啊……以前都是董臣泰來處理,他也頭疼不已。但現在村民們都習慣於叫上我和程舒,覺得有我和程舒在就能公平處理爭吵。我和程舒也仔細琢磨了這些事情,覺得根本就在於村民們人多地少,生活太閒適,每個人事情不多,才有精力去爭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要從根本上解決爭吵,還得給村民們找一些賺錢的機會,讓他們去逐利。
因此,我覺得弓兵隊應該擴大,至少需要三十人,而且訓練的時間也應該增多,這點需要典史大人批准。另外,鑑於村裡的董子才編制的竹簍拿到縣城和荊州府銷路特別好,我們請董子才多帶徒弟,傳授編制竹簍的技藝,每收一名徒弟,我們額外補助一兩銀子,並且編制的竹簍有多少我們收多少。董子才也特別樂意,現在一些村民已經學會了編制竹簍,有了額外的收入。
但這些措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近來聽說百里洲缺人缺的厲害,我想請示典史大人,能否在村裡宣傳百里洲的好處,引導和召集村民到百里洲謀生路?
另外,滕家河的族長對董家灣的變化相當羨慕,他認為董家灣買東西方便了,村裡也更安靜了,問我們能不能也在滕家河建商鋪和組織弓兵隊。這個我和程舒沒有直接回答行還是不行,現在彙報給典史大人,請典史大人決定。
另外,滕家河的村民們也湧到商鋪來購買東西。在兩村的村民購買東西的時候,村民們習慣於拿著實物來交換。我和程舒也很為難,畢竟實物的價值很難評判,稍不注意,會出現估價低損害我們或者村民利益的事情發生。我和程舒調查了原因,原來是村民手中的銀子太少,而賣東西價格又太低,遠不如實物交換划算。我認為,像這些小批次的交易,最好莫過於用銅錢,銀子畢竟稱重分割起來太麻煩。但整個大明都沒有多少銅錢,很多村民手中用的還是宋代的銅錢。我目前也找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只好儘可能在實物交換中不讓村民吃虧,這也是我們商鋪虧損的原因之一。
村民們現在已經很信任我們了,很多村民對我們說,瑪瑙河隔開了他們與董市鎮的聯絡,要是能修一座橋就好了。為了方便村民,更為了讓村民支援我們,我和程舒決定自己捐資修這座橋。但此事被董臣泰知道後,一直埋怨我們,堅持不讓我們出這筆錢,他組織村民自己採石修橋。董家灣有個石匠叫董勝奎,據說修橋技藝相當高超,枝江乃至荊州府的很多橋樑都是他組織修建的,還請典史大人留意。
我和程舒認為,董家灣的族長董臣泰對我們的幫助非常多,我們能迅速在董家灣開啟局面,與董臣泰的支援分不開。而且,董家灣沒有出現流民或者饑荒,與董家祖宗定下的家法有關。董家的家法相當嚴苛,對十五個地痞的處理便證實了這點。董家灣在處理違反家法的事件時,董臣泰只負責弄清楚事實,而判定是否違反家法由三名德高望重的老人決定,如果確定違反家法後,由另外一名董家人決定實施何種處罰。在處理時,村民想圍觀,不得驅逐。就連我和程舒也可以旁觀,甚至可以提出異議,但我們從未提出過異議。
據我們觀察,發現村裡的差役還是挺繁重的。可笑的是,枝江縣統計董家灣的資料還是一百多年前的資料,編為兩個裡甲。但僅僅是兩個裡甲,差役也顯得過多。按照董臣泰的說法,董家灣當初也被差役逼得沒有辦法,很多人家家底稍微薄點,便家破人亡。董家的四代祖便約定了族人一同服役,由族長統一來安排。所以,眾人互相幫助,才保護了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