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戰國時的博弈(第1/2 頁)
易承從來沒想過,他發明的紙張,並沒有像他自己想象中那樣大規模普及,並被民眾所用。
紙張,這東西,自從出現在齊國,最多的竟是被用於軍事情報領域。
所有人似乎都默許,這種新式紀錄文字的載體,只用於情報傳播。
相較於竹簡,紙張似乎確實擁有更好的情報效能,更便於攜帶,更能攜帶資訊量,也更方便藏匿。
所以從魏國傳來的情報,便化為一封封用黃紙寫著的書信送到了田忌和孫臏的案頭。
雖然對戰國時期的軍隊訓練和作戰方式瞧不太上,不過對於戰國時期的勾心鬥角,計謀與反計謀,易承這個後世人都不得不說一聲佩服。
其中善於用計的孫臏絕對算的上是其中佼佼者。
從開始受到魏國魏武卒調動的訊息開始,田忌和孫臏就開始討論此次魏國的軍事行動。
易承這個後世人是知道魏國要攻打趙國的,不過孫臏這個當前時代的人也指出,魏國此次出兵極大可能就是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
和易承用後世人作弊開掛比起來,孫臏完全是靠多方情報綜合分析得出的這一結論。
從入春開始,魏國六部魏武卒四部朝東排程,同時魏侯命令龍賈指揮河西兩部魏武卒,防禦秦國趁火打劫。
然後威脅附屬小國韓國、宋國、衛國三國出兵助陣。韓國軍隊負責在秦韓交接處拖住秦人,宋國和衛國則出兵協同魏國大軍進攻。
魏王為了穩妥起見,還命鑽荼指揮一部魏武卒防禦魏國國內大城,防止有第三方勢力襲擊魏國本土。
這些安排都表明,魏國此次是要做出一次巨大的軍事行動,且打算雷厲風行的快速結束戰鬥。
秦楚齊三家乃是大國,想要快速結束戰鬥不現實,因此魏國的目標只能是那些中小國,而趙國這個一向不服魏王管教的小鄰居,便首當其衝。
其實田忌對於這次魏國的軍事行動實際上是有些信心不足,因為從之前齊國和晉的幾十年交手生涯來看,齊國一直是敗多勝少。
至於敗的原因,很大程度是源於齊國軍隊的制度。
齊國軍隊,有種叫‘技擊’的常備兵,同魏國的‘魏武卒’,秦國的‘銳士’為同一類兵種,大概類似於後世的特種部隊。
齊國技擊也都是選拔出來的精銳步兵,以善於個人搏擊為主,這些人平時訓練搏擊、角鬥、箭術、御術、劍法、游水等訓練。
他們在戰場上每斬獲一個敵人首級,就可以獲得一金獎賞。
但相比於魏國和秦國的軍功爵位制度,齊國的軍功只重視個人戰功,且只有金錢獎勵,沒有田宅爵位。
而且秦軍一個單位的傷亡數大於他們殺傷的敵軍,那麼這個編制內的所有人都要受罰。
但齊國技擊之士的獎勵標準不考慮士兵所在單位的傷亡比例。所以是更縱容個人之勇,遷就齊人“勇於持刺而怯於眾鬥”的民風。
這直接導致齊國軍隊過於側重單兵戰鬥力,傾向於混戰的輕步兵,但不能列陣而戰。
雖然訓練科目繁多,但其實每個人各有側重。所以戰鬥力參差不齊,裝備也五花八門,很難分清他們具體屬於什麼兵種。因此,這種軍隊用來剿匪緝盜夠用,可一旦上了戰場,便大多戰勝不了聯合訓練的正規軍。
孫臏是完全知曉齊國軍隊這方面的劣勢的,事實上,他多次向田忌提出了整改齊國技擊軍編制及訓練的問題。
不過田忌更多要考慮的是齊國技擊軍的現實問題,齊國的技擊士兵,大多為世襲,兵民合一的傳統自齊桓公便有之,貿然整改,影響的不僅僅是軍隊的穩定,一個鬧不好,甚至還會影響齊國之本,所以短時間內不能輕舉妄動。
齊國軍隊曾經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