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第1/4 頁)
恐所支有限。”
是勳說沒關係,有總比沒有強,咱們慢慢來,反正不急於一時——總得等先平了袁紹,劉表、孫策等輩才能提上議事日程啊。
這就算是得到了比較滿意的答覆,然後他又問了鄭玄幾個數學上的問題——鄭夫子也算當代的算術達人了——隨即便告辭離開。果然第二天,曹操就推薦魯肅擔任廬江太守,並命他在彭蠡組建水師——彭蠡在後世的鄱陽湖北,漫散於長江兩岸,後世乾涸(或即轉向鄱陽湖),一半兒在廬江境內,一半兒在豫章境內。大司農鄭玄也表態,將會撥付一定的物資,作為建軍費用。
魯肅上殿接詔,跪拜而退,下來就找是勳,說詔命已經下了,你有什麼建議,趕緊說出來吧。是勳先問:“卿可知江上作戰,以何器械為先?”
魯肅說那當然是以弓箭為先啦,而且我聽說還可以在舟船上安置一些小型的拋石機,用來攻擊敵船。是勳笑道:“尚有二物,可勝弓箭。”說著話就從懷裡掏出兩張圖樣來,展開來給魯肅瞧。
中國古代因為地理所限,大規模水戰的次數很少,不可能跟地中海沿岸國家相比,所以留下的相關記載也不多,並且模糊。是勳是讀過不少史書的,但從中也完全無法把握水戰的戰術——在這個方面,他基本上沒有什麼可幫魯肅的。他只能提醒魯肅,在戰鬥中佔據上游和上風,將會極大提升己方船隻的速度和敏捷性,故而對於長江的水文和沿岸氣候,必須進行長期的觀測和規律總結,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話說後來的赤壁之戰,曹操之所以戰敗,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不熟悉當地氣候——要是預先知道可能會刮東南風,以曹操打仗打老了的人,會不防備火攻嗎?
此外,是勳還提供給魯肅兩張武器圖譜。第一張畫的是“拍杆”,可能晉朝以後才被髮明出來的水戰利器,也即在大船船頭豎立v字型的兩條長杆,一條直杆為支柱,另一條斜杆,一端拴以重物,透過定滑輪和繩索與支柱相連,當靠近敵船後,即鬆開繩索,利用重物的重力勢能來拍擊進而摧毀敵船。
第二樣是火藥罐,也即填滿火藥,並裝有藥捻的陶罐,與原本曹操在官渡用“霹靂車”所投放的火藥罐非常相似,只是尺寸縮小而已,靠人力拋擲,用來引燃敵船。對於這東西的靈感,是勳前一世是讀了幾本相關日本歷史的書籍,記得十六世紀的時候,毛利水軍曾經運用一種“焙烙玉”或者叫“焙烙火矢”的武器,在木津川口海戰中大敗織田水軍——其實就是這種火藥罐——後來織田信長造出了鐵甲船,運用大量管狀火器,才在第二次木津川口海戰中反敗為勝。
照道理說,既然日本人都已經有火繩槍等比較先進的管狀火器了,沒道理不會放火箭,可是對戰當中不用火箭而用“焙烙玉”破敵,必然有其道理。是勳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而乾脆照抄,便不把自己正在研發的火箭推薦給魯肅啦——以縱火為目的的火藥箭,相信只要魯肅掌握了火藥,肯定自己就能想得出來,而自己以火藥驅動的火箭,目前準頭實在太差,就不去長江上獻醜了吧……
是勳事先已經徵得曹操的同意,打算陸續運送一些火藥去廬江,魯肅可以公款蓋建作坊,製作、儲備火藥罐。其實按照是勳的本意,最好把火藥配方交給魯肅,讓他直接在廬江研製,也省得再從許都起運,可惜曹操不肯,反覆關照,火藥的配方絕對不可外洩。是勳心說要是真能封堵一切外洩的可能,那敢情好啊,但以這年月的保密意識和保密措施來看,難度是相當大的。古代戰爭當中,很少有想偷而偷不到的技術,不象進入近現代以後,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就算偷到了也極難仿製——西洋的火繩槍才傳入日本不到十年,日本人就學會仿製了,而且技術還有革新,更何況現在還很粗糙的黑火藥配方呢?君不見這才幾年啊,就連袁家的騎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