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幻想(第1/2 頁)
出了鐘鼓樓,代善吩咐幾名將領和清軍將皇太極和海蘭珠的靈柩送到山海關外的角山上去,秦良玉、馬祥麟等人的陵寢都在角山之上,皇太極的靈柩放在他們中間,至少能免了大熙軍的炮轟。
代善又吩咐自己的戈什哈統領看管好鐘鼓樓中關押的兩宮太后和順治小皇帝,這才邁步走上關牆,在城門樓子的屋簷下,看著關外暴雨之中連綿起伏的營帳和遠處官道上長龍一般逃難而來的清軍和滿人,面上的表情卻沒有半點變化,冷漠如冰霜一般。
偶爾有幾支甲兵飛快的縱馬衝過這些逃難的隊伍來到山海關下,他們三五成群、人數不等,有時有幾百人,有時只有兩三人,但每個人都是滿身征塵,不少人還衣甲殘破甚至受了傷,帶來的都是大熙軍的龐大騎兵軍團和無數蒙古騎兵在四處堵截撤離的清軍的訊息。
還有不少甲兵帶來了大熙軍到處張貼傳播的佈告,皆是滿漢雙語,要求清軍無條件投降、接受萬民百姓的審判,否則以卵擊石,定然化為齏粉。
代善隨意看了兩張便失去了興趣,他知道只要投降大熙,山海關下許多滿人和清軍還是有留下一條命的可能的,大熙軍和尋常的軍隊不同,他們不僅僅是作戰的軍事工具,也是引領民風、改造基層的政治工具。
這樣一支軍隊是不可能做出大規模屠殺的事情來的,這是在摧毀大熙軍建軍的基礎,哪怕是對異族也是如此,畢竟華夷之辨喊得再響亮,蠻夷和中華的百姓也同樣是一個人頭,砍在異族身上的刀子,和砍在自家人身上的刀子並沒有什麼區別,反倒是屠殺自家人,既輕鬆又能獲利更多,一如當年的漢唐藩鎮一般。
明末諸多勢力,只有大熙軍沒有過屠殺行為,與其軍隊特性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只要代善投降,他和許多滿清官員貴胄挺不過公審,但大多數滿人百姓和底層清軍,卻能活下來。
但活下來,然後呢?索尼投誠大熙之後立馬就上了一封《倡議漢滿相融疏》,在此疏之中要求滿人“束髮易服、相沿漢俗”,要滿人“棄舊姓而用漢名,棄滿文而習漢字、棄舊俗而用漢禮”,要“漢滿通融、合為一家”。
代善很清楚,索尼只是個喇叭而已,這些事必然是大熙接下來斷絕滿族根基、徹底消滅整個滿族的計劃,他們沒有隱藏的意思,透過索尼的口,幾乎是和盤托出。
當年努爾哈赤統一三大部,代善是親身參與、出謀劃策的,說是半生功業也不為過,對於他而言,大清亡了也就亡了,可滿族若是沒了,活下再多的人又有什麼意義?
這山海關下十幾萬滿人,男女老幼,既是一個巨大的誘餌,也是一個個炮灰,只是為了多爾袞手下那兩三萬人掙一條活路,用十幾萬人保下兩三萬人,這買賣,代善怎麼算都覺得值。
“衍聖公和那些名士大儒還在東羅城嗎?”代善忽然轉身問道,身後的戈什哈點點頭,代善冷哼一聲:“大清一貫尊之敬之,也是他們給大清出力的時候了,給他們發了武器送到關下去,讓他們和咱們一起與武鄉賊拼死作戰!”
那名戈什哈領命而去,代善長出口氣,正要轉身回鐘鼓樓去,一名將領忽然飛奔而來,朝代善行禮道:“王爺,東面有兵馬到,打的是固山貝勒的旗號。”
“滿達海回來了?”代善吃了一驚,趕忙下了城往鎮東門而去,遠遠便看見鎮東門敞開著,一支數百人的馬甲飛馳而入,人人都被大雨澆得溼透,滿身都是泥土風沙,領頭的便是代善的第七子滿達海。
滿達海見代善走來,趕忙跳下馬迎了上去,跪倒在地痛哭道:“阿瑪!您怎能......無論如何,兒子絕不離開阿瑪,求阿瑪讓兒子留在身邊,為您扛旗、與您同死!”
“好兒子!好兒子!”代善也是雙眼含淚,將滿達海扶了起來:“我讓你去給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