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且隋小說 > 第288章 遠洋航行的科技準備

第288章 遠洋航行的科技準備(第2/4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成加坦傑厄:我父親是貝利亞大乾七皇子:庶出又如何,朕當名震九州!星穹鐵道:什麼?飛霄是你表姐?海賊:以死神之名君臨天下屍潮來襲:我有府兵八百歷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快穿:把冷情佛子誘拐回家綜影視之魅狐出手,男神在手軍閥:紅警基地,我單挑全世界三國:以大漢之名,鎮全球紅樓之我的世界海賊:娜美!你還我的貝里!17世紀風起澳宋寒門探花火影世界,我成了圓夢大師我在大清玩兒MC且隋四合院:黑穩苟老六大秦:我和秦始皇拜把子穿越後我在紅樓裡鬧改革

戶口述經驗,並持續的開展關於這方面的記錄和測量。

這時候,對風的研究,華夏已經是世界領先國家。

傳說中的炎黃時代,已設有“風后”一職,專門負責測風工作。

王嘉《拾遺記》中,就有“帝使風后負書”的記載。

首先,是風向的研究成果。

戰國末年,已有八風之別;到了大隋,風向概念已經發展到了二十四個方位風。

俔,是一種在商代就開始使用的簡單的風向儀。

在風杆上系布帛或長羽作為示風器,即可判斷風向。

五兩,是開始在秦漢時期被廣泛使用的測風儀。

用五兩或八兩重的羽毛製成侯風旗,靈敏度相當高。不僅可以觀測風向,還可以判斷風力大小。

相風烏,是漢代用木和銅兩種材料分別製成的測風儀。銅質的相風烏,也叫銅鳳凰、銅雀。

經過科學家張衡的持續改進,能夠“遇風乃動,察其所自,雲烏動百里,鳳鳴千里”的優異效能。

到了隋朝,雖然相風銅烏效能更加高超,但常用的測風儀器還是俔的改良版——五兩和相風旌。

其次,是風速的研究成果。

華夏先民常用的測量分速的方法,就是“羽葆測風”。

不僅能觀測風的方向,還能根據羽毛被舉的程度大體判斷風速,算是最早的風速計。

1500年,義大利科學家達芬奇才發明了這種測風速的方法,比華夏將近晚了一千年。

觀風向,測風速,歷代王朝一直在用。

地方官署布有佔風旗,行軍打仗有羽葆測風,水利方面有相風烏。

在風的分類上,古人不僅會觀測水平方向的風,還會觀測非水平方向的風,如旋風、頹風、飆風和扶搖風。

有風向,有風速,自然就會有風力。

但這個,從古到今只能靠觀察,且不可參考,最終只能用風速來表示力量強弱。

但不管如何,華夏人還是在這方面不斷地進行著探索和記錄。

《尚書》有記,“天大風,禾盡偃”。

殷商甲骨文記載中,有商周時關於風力等級的最初分類,如大風、小風、周峰、狂風等。

在阿布穿越到的這個時代,馬上將會有一個猛人橫空出世,並會成為世界史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人。

他的名字,叫李淳風。

其著作《乙巳佔侯雲法》中,將可觀察的風分為八級,不可觀察的風為兩級。

一級葉動、二級鳴條、三級搖枝、四級落葉、五級折小枝、六級折大枝、七級走石千里、八級拔大根。

不可觀察風,為上無風、溫和塵埃不起風兩種。

風力等級,已達十級。

就測量方法,李淳風在《觀象玩佔》中說:

“凡侯風必於高平遠暢之地,立五丈竿,以雞羽八兩為葆,屬竿上。侯風吹葆平直,則佔。”

再說另外一種航海導航技術,它就是地文航海術。

地文航海,就是根據陸地、海面的事物標誌,來確定航船的位置並引航航行的方法。

按照阿布後世航海學的定義,地文航海術的主要內容,包括航海基礎知識,航線設計,航跡推算,陸標定位以及航行方法等。

在沒有雷達、衛星、羅經等技術手段的時代,古代人只能用裸眼可視條件的地文航海術。

所以,也只能將航程保持在大陸海岸和相近的孤島之間。

亞洲大陸東南海岸的特定自然條件,決定了古代東亞航海主要採用地文導航。

這個時代航海的動力,主要是風力和洋流,人力和畜力只起到很小的作用,所以其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四合院:神廚我,曹操後人,半夜醉酒黃蓉上門歡喜少年:醉酒宋倩賴上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