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面陳方略於廟堂(三)(第1/2 頁)
這個數字,確實是令朱載坖等人十分驚訝。
連李春芳也不得不感嘆道:“無怪乎暴師十萬,日費千金啊,這三萬大軍,所費就如此浩大,遑論十萬大軍呢?”
朱載坖當然知道這樣的開支對於大明朝廷來說無疑是極為浩大的,但是朱載坖既然已經決定打折一仗了,那就不管多大的代價也要付出,朱載坖說道:“兵法有言,夫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況深入敵境,飛挽不通,襲師及寇,益資擬備。雖雲因糧於敵,亦虞清野以待。三軍之事,莫重於糧餉,一百二十萬石糧草,換遼東十年安穩,並不算虧。”
汪道昆接著說道:“殿下,除了這一百二十萬石的糧草之外,還有賞銀,以臣估計,恐怕需要三十萬兩白銀以犒賞三軍。”
其實相對於於一百二十萬石的糧草,三十萬的銀子反而是好解決的,雖然太倉沒有銀子,但是朱載坖相信,嘉靖的內承運庫肯定是有的,這兩年嘉靖的內承運庫充實的很,這些道士現在齋醮所用的金銀都比以前多了數倍,內承運庫還是很充實的。
不過高拱也說道:“殿下,如此浩大的開支,僅僅為了一個王杲,似乎有些說不過去啊。”
高拱的話說的很有道理,連朱載坖也不得不承認,若是僅僅為了一個王杲,朝廷出動數萬精銳,耗費的錢糧以百萬計,那確實是極為不划算的,朱載坖要想說服朝廷,還需要過得去的理由。
朱載坖問道:“李總戎,你怎麼看?此戰能不能保遼東十年安穩?”
李成梁並沒有第一時間回答朱載坖的問題,而是請求朱載坖將遼東地圖取來,朱載坖命人取來地圖之後,李成梁仔細的檢視地圖之後,為朱載坖和汪道昆、講官們解釋起來。
雖然說大明的邊牆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但是其實在山海關外的遼東鎮,遼東的官軍也有邊牆,遼東邊牆的東端起點,是與東北少數民族接界的軍事前沿,也就是寬甸六堡。
之前朝廷為了應對日益強大的女真勢力,在遼東地區修建了南起鳳凰東至昌圖的邊界和相應的十座堡城, 以期能起到遏制建州女真南下擄掠的作用。不過整條防線在後來卻並沒有實現阻隔內外的目的,並且在女真長期的進攻之下逐漸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毀壞。為此朝廷決定規度要害, 在遼陽東邊建江沿臺、險山、孤山、一堵牆、散羊峪等六堡,並設立險山參將,抵禦女真人的入侵。
但是此處本身距離較遠、平時難於防護,而且女真頻繁擾邊,日後無險可守。李成梁在地圖上為朱載坖和一眾臣子解說道:“殿下,諸位,原先的寬甸六堡不利防守,若移建孤山堡於張其哈喇甸,險山堡於寬甸,移沿江新安四堡於長甸,長嶺諸處,仍以孤山、險山二參將戍之,可拓地七、八百里,益收耕牧之利。則女真難以滋擾也。”
李成梁的計劃是將整個寬甸六堡向北移,將邊牆拓展到既利於守備又有可耕之田的寬甸地區,而且李成梁早就勘察好了地方,長甸堡在寬甸南百里,其東北五十里為永甸堡,又大奠堡在寬甸東南三十里,又東為石岔口驛,又寬甸北三十里約新甸堡,從新在此處構築堡壘和長城,設兵守備,同時給士卒分配土地。
汪道昆不由得說道:“這樣一來,又是一筆開支啊。”
朱載坖當然知道重新修築堡壘長城需要投資,但是在遼東現在的情況下,未嘗不是以工代賑的辦法,而且寬甸土地肥沃,便於屯墾,日後的官軍至少不擔憂糧草問題。
而且經過李成梁的解說,寬甸地區其地北界王杲,東鄰兀堂,是東胡分犯要路,諸夷必爭的邊衝要地。大明將六堡北移,以便更好的拒敵於邊牆之外。 而且聯絡朝鮮互通往來是必然考慮。寬甸地區與朝鮮隔江相望,是兩國之間人員相互聯絡的必經之處。大明控制此地,既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