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秦國守藏室(第1/2 頁)
秦國守藏室,即秦國的國家圖書館,用的還都是竹簡。
這裡儲存著自春秋以來,秦國曆代藏書文獻,上百個架子擺滿了厚厚的竹簡。
守藏室吏告訴易承,這裡擺放的大多數竹簡,記錄的都是秦國國史,自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賜以秦,即大駱之族所居的天水之地開始。
中間有周幽王被西戎所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重修了一次。
至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再次重修。
春秋穆公滅西戎十二國,開闢國土千餘里時又重修一次,共三次重修整理,直到現在,才有秦國守藏室今日之規模。
望著滿架子的竹簡,易承有些無從下手的感覺。
如果是一名考古工作者來到這裡,一定會欣喜若狂,看著這些絕對無法流傳後世的史學記錄,流下狂熱而激動的淚水。
可這些對於易承這個歷史愛好者就沒有那麼強的吸引力了,他對歷史雖然感興趣,但絕對沒有到主動去嚴謹研究的程度。
大多數時候,他看歷史,只是圖個樂子,對於研究先秦歷史,他並不感興趣。
好在他現在夠無聊,加上習慣了現代人資訊爆炸的閱讀習慣,他翻閱竹簡的速度也是相當迅速。
“那就開始吧,先把這些竹簡全都翻閱一遍,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張家的蛛絲馬跡。”易承捋了捋袖子,一頭鑽進了龐大的書架之中。
......
雖然已經在這個時代生活了近四十年,可易承依舊還不能習慣這個沒有標點符號,沒有文章斷句的世界,很多時候,那些竹簡上成段成段刻寫的東西,他都完全搞不懂是什麼意思。
好在他不求甚解,只求速讀,他翻閱的倒是不累,只是苦了四名負責給他搬書運書的小廝,他們需要不停的給易承搬來一卷卷厚重的竹簡,放在他的案頭。
如果搬運的時間順序錯了,還要遭到易承的呵斥。
先秦之時,學富五車,即可被稱作學識淵博,而真正大量閱讀竹簡之後的易承,覺得學富五車簡直就是個笑話。
一筒竹簡,最多不過三百餘字,裝車的話,照這個時代的馬車,滿打滿算,也不過一車裝一千筒,那一車最多也就三十萬字,五車便是一百五十萬字。
這在古代那種書籍有限,得書不易的情況下,確實算是很高的閱讀量,可對於一個後世人來說,隨隨便便看兩本名著,基本就達到了這個閱讀量,更別說還有多年的義務教育需要閱讀的書籍。
因為製作竹簡不易,古人寫書還儘可能的縮略簡寫,這對於一個習慣於白話文閱讀的現代人來說,簡直就是折磨。
加上年代久遠,有些書籍的刻字磨損嚴重,在守藏室的閱讀體驗並不好,很多神鬼的描寫佔據了大量的篇幅,雖然易承也不是不能接受,可那些明顯就是神話傳說編纂的故事,也太糊弄了。
什麼東王公證見南不去,西王母證知北不遊;什麼穆王十七年,王西征,至崑崙丘,見西王母。其年西王母來朝,賓於昭宮;還有什麼吉日甲子,天子賓於天宮,乃執白圭玄璧,見九天仙鸞,再拜受之.....
易承覺得自己不像是在史學著作,而是在看神話著作,這些記錄歷史的文字,極盡誇張的描寫手法,讓易承對幾百年之後司馬遷的人品都產生了一定懷疑。
寫先秦史都這麼隨意,那司馬遷他老人家隨意創作杜撰一下,似乎也完全合情合理。
一連在守藏室看了十多天的書,易承竟然將守藏室的書籍看完了大半。
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毅力,可以看完這麼多晦澀難懂的先秦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