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處,所以說神妙,成就於明處,所以說神明。”
在事業上,我們的原則是,儘量探求他人的秘密,而全力隱藏自己的秘密。尤其在籌劃大謀略、大計劃時,更應如此。所以姜太公在他的兵法中著有《陰符》、《陰書》的篇章,並且明白提示“神機鬼蔽,是陰陽相勝的道術。”
中外無數戰例都證明:一個計謀的成功在於能保守秘密,失敗就在於洩密。所以軍事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嚴守機密。用一人做的事,不能讓兩人知道;明天的行動,不能在今天就洩露出去。諸葛亮用兵仔細地推敲計謀中每一細節,謹慎得不能有絲毫的疏忽。所作所為都能保密,還要防止在言談中洩密;在容貌上要做到不露聲色,還要小心表情上洩密;表情上做到了隱藏不露,還要當心在說夢話時洩密。很多將領都知道部隊在行動前一定要隱蔽企圖,派誰執行任務先不告訴他。如果某些可以說的,也不妨先說,以表示對他的信任,常常與他開誠相見,坦露一些秘密是為了更好地保密。
歷史上,因稍一疏忽,洩露了機密,而前功盡棄的事實在比比皆是。
《淮南子·銓言訓》中說:“聖人不為名而喪身,不為謀而外露,不被智慧主宰。藏在無形之中,行動也無蹤跡,遨遊無自我。所以聖人掩藏起聰明不露痕跡,把足跡藏於無為之中。”
《淮南子·兵略訓》中又說:“用兵貴在謀略使人不能測定,把兵力隱匿起來,出於人們的意料之外,使敵人無法防備。謀略看得到就完了,實力被敵人知道就受制於敵。所以善於用兵的人,上能隱瞞天,下能隱瞞地,中間能隱瞞住人。”
總而言之,重要的軍事計劃、政治謀略,沒有不是以隱瞞為上策的。做人是同樣的道理,可以隱瞞的一定要隱瞞,與人無關的不對他說,不必告訴人的就隱瞞住不告訴他。自己的長短都隱藏住,要想有所作為,就得更加如此,隱藏在不露形跡之中,就是最好的方法。
劉向所撰的《說苑》中記載:齊桓公與管仲謀劃攻打莒國的計劃,計劃還沒有實行,就被國人知道了,桓公覺得奇怪,便問管仲,管仲說:“國家中必然有聖人在。”
於是,齊桓公命令儀仗隊進來,分級站立。管仲指著東郭垂說:“你就是講伐徵莒國的人吧!”
東郭垂如實回答說:“是的。”
管仲繼而問:“我不說攻伐莒國,你為什麼要說攻伐莒國呢?”
東郭垂平靜地回答說:“我聽說君子善於用計謀,小人善於用心意,我私下猜測到的。”
管仲說:“我不說攻伐莒國,你怎麼猜測得到呢?”
東郭垂說:“我聽說君子有三種表情,悠然喜樂的人,是鐘鼓的神色表情;神色嚴肅、清靜的人,是一副哀喪的表情;神色充滿著興旺的人,這是要興兵作戰的表情。前幾天,我望到您在臺上,充滿著旺盛的樣子,就知道要興兵作戰了,您籲而不吟,所說的就是莒;您舉臂而指,自然是指莒國。而且我私下考慮小諸侯國中,還沒有不服從的,不也只有莒國嗎?所以我這樣說。”
能從一個人的表情上,做出這樣的判斷,稱天才當之無愧,而且分析得合情合理。同時也說明,隱藏秘密而不露半點痕跡,確實是很不容易的,但卻是非常必要的。
有心理準備地營造“情境”
恃陋而不備,罪之大者也;備豫不虞,善之大者也。
——《左傳·成公九年》
儒家一貫主張的中庸之道,是說為人為事都要講究不偏不倚,過與不及都會於人於事不利。因此,淡泊名利,忠厚老成是最基本的生活準則,但也不能太過。過於忠厚老實,在生活中就會不善於周旋應付,顯得單調乏味,別人與不願與之多有接觸,即使勉強交往,感情也不易加深,只會覺得枯燥乏味,因此,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