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1/5 頁)
”傳曰:“山致其高,雲雨起焉。水致其深,蛟龍生焉(3)。”傳又言:“禹渡於江,黃龍負船(4)。”“荊次非渡淮(5),兩龍繞舟(6)。”東海之上有■丘訢(7),勇而有力,出過神淵(8),使御者飲馬,馬飲因沒。訴怒,拔劍入淵追馬,見兩蛟方食其馬,乎劍擊殺兩蛟(9)。”由是言之,蛟與龍常在淵水之中,不在木中屋間明矣。在淵水之中,則魚鱉之類,何為上天?天之取龍,何用為哉?如以天神乘龍而行,神恍惚無形,出入無間(10),無為乘龍也。如仙人騎龍,天為仙者取龍,則仙人含天精氣,形輕飛騰,若鴻鵠之狀(11),無為騎龍也。世稱黃帝騎龍昇天,此言蓋虛,猶今謂天取龍也。
【註釋】
(1)叔向:姓羊舌,名肸(x9西),一名叔肸,字叔向。春秋時晉國大夫。
(2)引文參見《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3)小的稱蛟,大的稱龍。引文參見《淮南子·人間訓》。
(4)引文參見《淮南子·精神訓》。
(5)荊:楚國的別稱。次非:人名,一作佽非、佽飛。引文參見《呂氏春秋·知分》。
(6)兩龍繞舟:《呂氏春秋·知分》記載,次非有一次乘船過淮河,有兩條龍繞船而行,興風作浪,被次非用劍殺死。
(7)■:疑“■”形似而誤。■:同“菑”(@自)。《韓詩外傳》卷十作“菑丘訢”可證。菑丘訢(x9n心):人名。春秋時齊王派往吳國的使臣,以勇猛聞名天下。
(8)出過:這裡是路過的意思。
(9)以上事參見《韓詩外傳》卷十。
(10)間:間隔。這裡作阻攔講。
(11)鴻鵠(h*胡):鳥名。天鵝。
【譯文】
況且龍居住的地方,經常在水澤裡,不在樹木之中與房屋之間。怎麼知道呢?叔向的母親說:“深山大澤,確實有龍蛇。”傳書上說:“山達到一定高度,雲雨就在那裡興起。水達到一定深度,蛟與龍就在那裡產生。”傳書上又說:“禹渡長江,看見一條黃龍揹著船前進。”“楚國的次非渡淮河,有兩條龍繞船而行。”東海上有個叫菑丘訢的,勇猛有力,路過神潭,讓趕車的給馬飲水,馬一飲水就被淹沒了。菑丘訢大怒,拔出寶劍跳入深潭中去追馬,看見兩條蛟正在吃他的馬,於是手持劍殺死了兩條蛟。”從這些事情說來,蛟與龍常在深水之中,不在樹木中房屋間已經很清楚了。龍在深水中,那就是魚鱉之類。既然是魚鱉之類,為什麼要上天?天來取龍,又有什麼用呢?如果以為天神是駕龍行空,但神卻是恍恍惚惚沒有固定形體,出入沒有阻攔,根本用不著駕龍。如果是仙人要騎龍,天為仙人來取龍,而仙人懷有天的精氣,身輕能飛騰,像天鵝的形狀一樣,根本用不著騎龍。世俗稱頌黃帝能騎龍昇天,這話大概是假的,就像現在說天要來取龍一樣。
【原文】
22·4且世謂龍昇天者,必謂神龍(1)。不神,不升天;昇天,神之效也。天地之性,人為貴,則龍賤矣。貴者不神,賤者反神乎?如龍之性有神與不神,神者昇天,不神者不能。龜蛇亦有神與不神,神龜神蛇復昇天乎?且龍稟何氣而獨神?天有倉龍、白虎、朱鳥、玄武之象也(2),地亦有龍、虎、鳥、龜之物。四星之精,降生四獸(3)。虎、鳥與龜不神,龍何故獨神也?人為倮蟲之長(4),龍為鱗蟲之長(5),俱為物長,謂龍昇天,人復昇天乎?龍與人同,獨謂能昇天者(6),謂龍神也。世或謂聖人神而先知,猶謂神龍能昇天也。因謂聖人先知之明,論龍之才,謂龍昇天,故其宜也。
【註釋】
(1)謂:為,是。
(2)倉龍、白虎、朱鳥、玄武:古人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