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5 頁)
皇還,到沙丘而亡;傳書又言病築瘡三月而死於秦(10)。一始皇之身,世或言死於沙丘,或言死於秦,其死言恆病瘡。傳書之言多失其實,世俗之人不能定也。
【註釋】
(1)王翦(ji3n減):戰國末期秦國著名大將。
(2)嘉:《史記·秦始皇本紀》作“喜”字,可從。燕王喜:戰國末燕國君主,公元前254~前222年在位。公元前226年秦將王翦攻燕,兵敗,逃往遼東,為取得秦王的諒解,殺太子丹,將其頭獻給秦始皇。公元前222年,秦軍進攻遼東,被虜,燕國亡。
(3)二十七年:《史記·秦始皇本紀》作“三十七年”,可從。
(4)琅邪(l2ngy2郎牙):郡名。秦時設定,治所在琅邪(今山東省膠南縣琅邪臺西北)。
(5)勞山:山名。或稱牢山,今稱嶗山。在今山東省嶗山縣境內。盛山:山名。即成山,又稱榮成山。在今山東省榮成縣東北。
(6)並(b4ng棒):通“傍”,依傍。
(7)平原津:古黃河渡口名,在今山東省平原縣南。
(8)沙丘平臺:古地名。在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大平臺。相傳殷紂在此築臺,畜養禽獸。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視途中病死於此。
(9)以上事參見《史記·秦始皇本紀》。
(10)瘡:通“創”,傷。
【譯文】
秦王就是秦始皇帝。始皇二十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始皇,秦始皇殺掉荊軻,這是大家清楚的。始皇二十一年,派將軍王翦攻打燕國,得到燕太子丹的首級。始皇二十五年,終於攻破燕國俘虜了燕王喜。後來不清楚是那年,高漸麗用築打秦始皇不中,漸麗被殺。正值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遊歷全國,到會稽,去琅邪,北邊至勞山和盛山,及沿海,西邊達平原津就生了病,等到沙丘平臺,秦始皇就死了。讖書上說秦始皇是回來,到沙丘時死的;傳書上又說他是因被築打傷得病三個月在秦死的。一個秦始皇的身體,世人有的說死在沙丘,有的說死在秦地,關於他的死因則說是長期創傷造成的。傳書上的說法大多不真實,可是社會上的一般人又都無法判定其真偽。
變虛篇第十七
【題解】
本篇駁斥了天能感應人間善惡,並進行賞罰的虛假說法。
王充抓住傳書上說宋景公時候,火星迫近心宿以示要禍害宋景公,後來宋景公說了三句好話,感動了上天,便使火星離開心宿,免除懲罰,並延壽二十一年的典型事例展開駁斥。他指出,天是一種與人不同的物質實體,“人不曉天所為,天安能知人所為”?若人“能以行動天地,猶魚鼓而振水”,那麼像人樣大的魚,“所振盪者,不過百步,而一里之外,淡然澄靜”;人“以七尺之細形,形中之微氣,不過與一鼎之蒸火同”,又怎麼能振動到天上去呢?最後他指出:人不能使星移動,火星迫近或離開心宿,是它本身執行的規律,是一種自然現象,所以“謂天聞人言,隨善惡為吉凶,誤矣”。
【原文】
17·1傳書曰:“宋景公之時(1),熒惑守心(2)。公懼,召子韋而問之曰(3):“熒惑在心,何也?”子韋曰:“熒惑,天罰也(4),心,宋分野也(5),禍當君。雖然,可移於宰相。”公曰:“宰相所使治國家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韋曰:“可移於民。”公曰:“民死,寡人將誰為也(6)?寧獨死耳。”子韋曰:“可移於歲。”公曰:“民飢,必死。為人君而欲殺其民以自活也,其誰以我為君者乎?是寡人命固盡也,子毋復言。”子韋退走(7),北面再拜曰(8):“臣敢賀君(9)。天之處高而耳卑(10),君有君人之言三,天必三賞君。今夕星必徙三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