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1/5 頁)
魏主至道壇之前,與群臣一片青袍,深深下拜。
丘處機手託太平玉符,朗聲說道:“陛下神武應期,天經下治,當以兵定九州,後文先武,以成太平真君。”
魏主登壇受符已畢,群臣一一上前受籙,魏國百僚,皆為道徒。
儀禮已成,魏主轉過身來,向群臣諸軍舉符示意,司徒崔浩與群臣拜於階下,山呼萬歲:
“陛下神武應期,天經下治。”
太平真君萬年。
兵定九州,後文先武。
……”
數日之後,魏主應崔浩所奏,罷廢佛教,詔曰:“昔後漢荒君,信惑邪偽,妄假睡夢,事胡妖鬼,以亂天常,自古九州之中無此也。夸誕大言,不本人情。叔季之世,暗君亂主,莫不眩焉。由是政教不行奇#書*網收集整理,禮義大壞,鬼道盛熾,視王者之法,蔑如也。自此以來,代經禍亂,天罰亟行,生民死盡,五服之內,鞠為丘墟,千里蕭條,不見人際,皆由於此。朕欲除偽定真,復羲農之治。其一切蕩除胡神,滅其蹤跡,庶無謝於風氏矣。雖言胡神,皆非真實。至使王法廢而不行,蓋大奸之魁也。有非常之人,然後能行非常之事,非朕孰能去此歷代之偽物!有司宣告徵鎮諸軍、刺史,諸有佛圖形像及胡經,盡皆擊破焚燒,沙門無少長悉坑之。”
北魏歷代皆崇信佛教,至此佛法盡廢,唯餘雲中金城招提寺一所,以供皇太后竇迦陵禮佛,此外佛寺盡毀,經書盡焚,佛像俱倒,永寧寺供奉的常在不滅、顯身於實報土和寂光土的佛尊,文明皇太后親手製作磨光的十六丈金銅盧遮那佛,烏瑟高聳,為天上雲霧所遮;眉間白毫,尊容恰如滿月,而今頭髮被燒落,身體銷熔委頹。八萬四千種尊容,已如秋月為五重之雲遮掩;四十一地之瓔珞,恰似夜星被十惡之風所吹。煙塵蔽空,烈焰沖天,目睹者不忍正視,耳聞者為之喪膽。華嚴、法華之聖教,全無一卷存留。北洲僧人被殺者以數十萬計,餘者或還俗藏匿,或逃往唐土,魏國上下,皆聞號哭之聲。
是歲,乃魏主燾太平真君元年,唐皇李世民貞觀十三年。
第二十九章 西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弘福寺內,燈燭輝煌。
悽切悲苦的誦經祈請之聲連日不絕,而蓮臺上的世尊結印趺坐,在重重青灰色的煙幕中低眉微笑,彷彿對塵世間發生的一切無動於衷。
“百萬佛子今遭大難,肝腦塗地,我佛寧不知耶?抑或知而不救耶?”
金剛獅子座前,玄奘面佛振錫悲呼,兩班大眾不敢應和,只有低頭一心誦唸世尊聖號:“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東起西拜,西起東拜,祈請不已。
玄奘連呼數遍,頹然撲倒在佛前拜墊之上,清淚長流,與眾合掌同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自魏主禁斷佛教,坑殺沙門,北地僧尼死者數以十萬計,逃入唐國者,李世民恐有妨民生國計,亦不許他們再為僧侶,下令勒其還俗,編入戶口,從事生產,對西京、東都的幾處大寺倒還網開一面,許他們收容一部分北洲僧人,弘福寺乃為太后祈福之寺,亦是玄奘駐錫住持之地,自然也在優容之例,寺內容留了數百名北地僧伽,兩都各大寺合共收有數千名北地僧伽,只是這對於因法難南來的數萬僧尼無疑杯水車薪,玄奘為此憂心如焚,多次上奏求李世民另建寺院收容北魏僧人,李世民只是不許。
南洋大海,亙古濤聲,落迦山霧靄接天,萬載如是。
一道祥光冉冉起於潮音洞,往北而去,在空中盤桓數匝。
帝京鳳闕,雲端之上,慈航手託淨瓶,遙望北洲,喟然嘆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