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部分(第3/4 頁)
隊長,現在的陳新民是非常的後悔的。
1635年,在萊州地區生產建設兵團服役了五年的陳新民,面對的是三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是不退役,直接轉到鐵路生產建設兵團服役。對於這一點,沒有什麼上進心,而且覺得當了五年的兵已經當夠了的陳新民並不喜歡。
第二個選擇是直接轉業到一個農場的武裝部上班。對於這一點,深知所謂農場的武裝部其實就是民兵部隊,這個工作其實和在部隊裡當兵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的陳新民也不怎麼喜歡。
和大部分的生產建設兵不同,在部隊裡只是透過了掃盲教育和算術考核的陳新民,覺得自己在部隊這個環境裡已經毫無出路了,所以陳新民也不想去。
最後一個選擇,則是直接從部隊完全轉業,徹底的從士兵變成百姓。而且這個選擇還可以讓轉業後回到原籍的陳新民當一個基層幹部。對於這一點,盤算了一下自己五年來攢下的工資和津貼之後,陳新民覺得很好。
按照他的想法,回到家鄉的自己靠著三萬多塊錢的存款,再加上個基層幹部的身份,可以娶到一個很好的媳婦,過上相當舒服的日子。所以即使在老家已經沒有一個親人了的陳新民,最終做出了這個選擇。
陳新民的想法是好的。陳新民的目標也是容易達成的。
因為陳新民的老家屬於地形環境較差的丘陵地帶,所以復興黨並沒有把這個區域變成國營農場,而是根據當地的情況在當地建立了人民公社。
陳新民的老家萊州府招遠縣阜山鎮龍王溝村,在陳新民回去的時候,已經變成了萊州地區招遠縣阜山人民公社第七生產隊了。
因為這一地區屬於地形條件較差,農業生產落後,沒有任何礦產資源的非重點區域,所以除了多了一條從阜山人民公社機關駐地阜山鎮到龍王溝村的一條兩米寬的三合土小路以外,龍王溝村和當年陳新民離家參軍的時候相比較,幾乎沒有任何的變化。
當然,也不能說沒有任何的變化。
當陳新民回到龍王溝也就是現在的阜山人民公社第七生產隊的時候,他發現整個村子的人口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像他這樣十幾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在龍王溝幾乎絕跡了。
陳新民知道,當初組織上到龍王溝徵兵的時候,因為嚮往著每天可以吃飽飯,動不動就可以吃到午餐肉的生活,整個村子裡所有十五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的人,幾乎都是拖家帶口的一起離開了。
所以當他回到家鄉的時候,發現整個村子裡幾乎都是中老年人的時候,他也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和自己不同,自己的那些老鄉們在外面見了世面,過上了新生活以後,幾乎沒有人想要回到龍王溝重新過那種死命的在土裡刨食也混不飽肚子的生活了。像他這樣即使在家鄉已經沒有任何的親人了,但是卻仍舊想著衣錦還鄉的人,陳新民自己也知道,那是真正的不多的。
回到了家,憑藉著三萬多人民幣的存款再加上一個“幹部”的身份。陳新民倒是快速的解決了自己的個人問題。
和在部隊裡組織上介紹的那些物件非常關注陳新民的文化水平、技術等級水平和軍功獎勵,因為自己的不思進取動不動的就會遭遇嫌棄不同,在如今只剩下兩百多人的阜山人民公社第七生產隊裡,十多個二十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的未婚婦女,是隨便陳新民挑選的。
雖然在已經是見多識廣的陳新民眼中,這十多個年輕婦女的樣子都土的掉渣,憨的可怕,但是陳新民也不敢接受一個遠的不能再遠的親戚把自己正在招遠少年軍上學的十四歲女兒嫁給他的提議。
要知道在部隊服役的時候,陳新民可是參加過好幾次有關違犯《婚姻法》的公審大會的。其中最讓陳新民記憶深刻的一次公審大會,就是有關一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