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4 頁)
〔3〕五十萬元大洋當時國民黨政府發行的「航空公路建設獎券」,頭等獎為五十萬元。
〔4〕康白度英語prador的音譯,即買辦。〔5〕「小姐拋綵球」舊小說戲曲中描述的官僚貴族小姐招親的一種方式,小姐丟擲彩球,落在哪個男子身上,就嫁給他為妻。 豐之餘
自從《自由談》上發表了我的《感舊》和施蟄存先生的《〈莊子〉與〈文選〉》以後,《大晚報》〔2〕的《火炬》便在徵求展開的討論。首先徵到的是施先生的一封信,題目曰《推薦者的立場》,注云「《莊子》與《文選》的論爭」。
但施先生又並不願意「論爭」,他以為兩個人作戰,正如弧光燈下的拳擊手,無非給看客好玩。這是很聰明的見解,我贊成這一肢一節。不過更聰明的是施先生其實並非真沒有動手,他在未說退場白之前,早已揮了幾拳了。揮了之後,飄然遠引,倒是最超脫的拳法。現在只剩下一個我了,卻還得回一手,但對面沒人也不要緊,我算是在打「逍遙遊」〔3〕。
施先生一開首就說我加以「訓誨」,而且派他為「遺少的一肢一節」。上一句是誣賴的,我的文章中,並未對於他個人有所勸告。至於指為「遺少的一肢一節」,卻誠然有這意思,不過我的意思,是以為「遺少」也並非怎麼很壞的人物。新文學和舊文學中間難有截然的分界,施先生是承認的,辛亥革命去今不過二十二年,則民國人中帶些遺少氣,遺老氣,甚而至於封建氣,也還不算甚麼大怪事,更何況如施先生自己所說,「雖然不敢自認為遺少,但的確已消失了少年的活力」的呢,過去的餘氣當然要有的。但是,只要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能少傳授一點,那就好了。
我早經宣告,先前的文字是並非專為他個人而作的,而且自看了《〈莊子〉與〈文選〉》之後,則連這「一肢一節」也已經疏遠。為什麼呢,因為在推薦給青年的幾部書目上,還題出著別一個極有意味的問題:其中有一種是《顏氏家訓》〔4〕。這《家訓》的作者,生當亂世,由齊入隋,一直是胡勢大張的時候,他在那書裡,也談古典,論文章,儒士似的,卻又歸心於佛,而對於子弟,則願意他們學鮮卑語,彈琵琶,以服事貴人——胡人。這也是庚子義和拳〔5〕敗後的達官,富翁,鉅商,士人的思想,自己唸佛,子弟卻學些「洋務」,使將來可以事人:便是現在,抱這樣思想的人恐怕還不少。而這顏氏的渡世法,竟打動了施先生的心了,還推薦於青年,算是「道德修養」。他又舉出自己在讀的書籍,是一部英文書和一部佛經〔6〕,正為「鮮卑語」和《歸心篇》〔7〕寫照。只是現代變化急速,沒有前人的悠閒,新舊之爭,又正劇烈,一下子看不出什麼頭緒,他就也只好將先前兩代的「道德」,並萃於一身了。假使青年,中年,老年,有著這顏氏式道德者多,則在中國社會上,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有蕩滌的必要。自然,這雖為書目所引起,問題是不專在個人的,這是時代思潮的一部。但因為連帶提出,表面上似有太關涉了某一個人之觀,我便不敢論及了,可以和他相關的只有「勸人看《莊子》《文選》了」八個字,對於個人,恐怕還不能算是不敬的。但待到看了《〈莊子〉與〈文選〉》,卻實在生了一點不敬之心,因為他辯駁的話比我所豫料的還空虛,但仍給以正經的答覆,那便是《感舊以後》(上)。
然而施先生的寫在看了《感舊以後》(上)之後的那封信,卻更加證明瞭他和我所謂「遺少」的疏遠。他雖然口說不來拳擊,那第一段卻全是對我個人而發的。現在介紹一點在這裡,並且加以註解。
施先生說:「據我想起來,勸青年看新書自然比勸他們看舊書能夠多獲得一些群眾。」這是說,勸青年看新書的,並非為了青年,倒是為自己要多獲些群眾。
施先生說:「我想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