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3/5 頁)
。而且張譚本身就不支援學習無用論,更不想帶壞別人。
所以一些套路的回答,是必須的:“書肯定要繼續唸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我現在的確寫作出了一點成績,但越是寫出成績了,越能感覺到自己的學識不夠,就像老師們常說的,一個人的知識是一個圓圈,圓圈裡面是你知道的,圓圈外面是你不知道的。你知道的越多,圓圈越大,同時呢,不知道的也更多了,就更應該去學習。”
“可是寫作不會耽誤你的學習嗎?”
“合理分配好時間,其實衝突不大。”
“……下一部新書是什麼?”
“《射鵰英雄傳》,說的是一個少年成長為大俠的故事,期間會把古代的歷史重新虛構一番,融入武俠的概念。總體而言,這個故事已經跳出了傳統的江湖恩怨仇殺,上升到一種國家層面,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接下來的採訪,就完全轉移到了《射鵰英雄傳》上面,張譚狠狠的忽悠了一番,自己對江湖、對武俠、對小說的理解,同時也定義了一番他所理解的江湖俠義是什麼樣的一種價值觀。
“通常說到‘俠’,大家的腦海裡就會閃現出,拿著一把劍懲強扶弱、做好事不留名的形象,這是一種弱勢群體對自我的期待。因為我們個人的力量很渺小,所以我們渴望擁有強大的力量,去保護自己以及自己的價值底線。”
頓了頓,張譚繼續侃侃而談:“但是有句話說得好,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俠客的存在,是弱勢群體打破弱勢的表現,仗劍江湖,快意恩仇,多爽啊!但這是很低層面的東西,社會是複雜的,俠客的行為無法在根本上解決問題,你殺了一個壞人,明天可能還會繼續出現壞人。”
“因為你沒有能夠把俠義的精神灌溉到底,你是俠之小者,只能為友為鄰。所以我寫武俠,希望能寫一些真正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四大名捕這個系列,就是我認定的比較現實的江湖體系,當然並不明確,為了製造矛盾衝突,很多地方寫得比較生澀。”
“這一本《射鵰英雄傳》,我希望能從最基本的地方著手,描寫一個少年,是如何一步一步找到大俠的定位,如何毅然投身報國,真的去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大俠……”
一番長話說下來,張譚自己都說得激動起來,熱血沸騰了。忽悠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自己信了。
當然,這也的確是他的心裡話,真正的大俠,就應該是為國為名、義薄雲天、忠人之事。縱觀武俠大家中,唯有金庸把大俠給寫活了寫真了。
第112章 羊城晚報
一番對“大俠”的高談闊論,把劉記者給差點整頭暈了。
從一開始,張譚就就沒有絲毫低調,刻意裝出青少年的稚嫩,能寫出四大名捕和射鵰這樣的故事,說是個青澀少年,別人也不會信,乾脆就撕開偽裝,直接表現成熟好了。
反正理論上,十六週歲的年紀,早熟一點跟大人沒區別。
別人十四歲生小孩的都有。
張譚他們橋安社群,就有這樣的例子,一個十四歲的男孩,結婚生子了。
在農村,十七八歲結婚生子的,不要太多。書念不好,工作又找不到,整天在家裡遊手好閒,父母乾脆就幫著娶媳婦,早點生孩子。生完孩子,也算是完成了一樁傳宗接代的大事,以後想幹嘛,父母也不太過問了,抓緊培養孫子才是正理。
所以說他這個年紀,表現的妖孽一點,並沒太多值得大驚小怪的地方。
不會驚動黨中央,把他抓去當小白鼠研究。
侃完了大俠,採訪也結束了。
時間差不多到了中午。
張譚做東,請劉記者去鎮南大酒店搓了一頓,多喝了幾瓶啤酒。一頓飯吃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