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部分(第2/5 頁)
路的。所以說,瓷器圈裡,高手也多,棒槌也多。但是既然能做買賣,眼力要是差了,那還不得喝西北風去?
溜達著,幾個人進了一家名為大博齋的店鋪。
這名字口氣挺大,古玩里名目如雲,各種玩意兒不計其數,不要說“大博”了,當個小叔也不容易。
進了店,也是以瓷器為主。老闆是個笑呵呵的紅臉老頭兒,“快來快來,今天好天氣,來的也都是貴客。”
“我們隨便看看。”唐易應了一句。
“好,有需要的喊我。”老闆點點頭,隨即便不遠不近地看著。
唐易的目光在店裡轉了兩圈,這老闆就笑道,“您好眼力啊,這麼年輕,還真是難得!”
張路一聽,這拍馬屁不是這麼拍的,起碼得等問起哪樣東西,來點兒詞兒再拍吧?
林娉婷乾脆問道,“老闆,他進來就說了一句話,你怎麼知道他好眼力?”
老闆看了看唐易,唐易笑道,“我看您才是好眼力。我不就在一樣東西上多盯了兩眼麼?”
老闆一見唐易點開了,接著說道,“我們幹這行的,這點兒都看不出來,哪能行?”
開古玩店的,都是耳聰目明的主兒,這來的客人,不用說話,看一圈店裡的東西,基本就能摸個七七八八。只需要看他在哪件東西上停留的時間長。如果只盯真品精品,那顯然是個行家,如果漫無目的或者關注的都是大路貨,不用說,就是個外行。
唐易看的這樣東西,是一隻梅瓶。
老闆乾脆把這隻梅瓶從貨架上拿下來,放到了櫃檯上。
文佳瞅了幾眼,這瓶子黑褐色,瓶身上一條白龍,下方倆大白字兒,就跟小學生寫的似的:正八。雖說燒製工藝看起來不賴,但藝術風格也太俗了。
不要說文佳看不明白,入行有段時間的張路也看不明白,不過張路不管這套:“正八?怎麼聽著跟小鬼子的名字似的。而且這梅瓶也太醜了,肩不是肩,肚不是肚,純粹一個酒瓶子啊。”
的確,這梅瓶整體偏長,不是那種豐肩又有弧線的美感造型。而且這龍的造型也不好看,就好像要從瓶子底爬上去似的。這精品瓷器上的龍,要麼張牙舞爪,要麼盤旋而上,哪有這般像個“勞工”的?
梅瓶之所以叫梅瓶,主要是因為口兒小,選雅意只能插進去梅枝。雖說梅瓶在宋代的確是裝酒用的,但是這般造型,也確實有點兒太實用太有生活氣息了。
“您怎麼看?”老闆笑著看向唐易。
“怎麼看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您多少錢能出?”唐易也笑著看向老闆。
“難得碰上行家,這件儲存不錯,這樣的東西現在不好找了,雖說有些小磕碰,在所難免,給您個實落價兒,八十萬!”老闆應道。
唐易點點頭,“我再看看別的。”
張路直接湊到唐易旁邊,“怎麼個意思?八十萬?我看就是個民窯的東西!”
“是民窯的,沒說不是民窯啊。”唐易對張路耳語道,“八十萬也不算貴,不過拿回去我們也沒多少利,不夠麻煩的。”
“就這種民窯,八十萬,八十萬能買一筐回來!”張路小聲嘟囔。
“這是北宋的扒村窯,你到哪兒買去?就算撿漏兒,也得碰上啊。”
“什麼?”張路看了看唐易,“我怎麼沒聽說過這個窯口?”
這時候,文佳和林娉婷也湊上前來,唐易一看,便帶著他們遠離了老闆一些,一邊轉著看,一邊解釋道:“扒村窯是從唐到元的一個窯口,活躍期主要是宋代,屬於磁州窯系,位於中原禹州,算是北方很有特點的一個民窯。”
宋代扒村窯出來的東西,鄉土氣息和民間色彩很濃郁,有別於其他的宋代瓷器。就比如這梅瓶上的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